给力文学geilizw.com

李素知道自己给刘备的上书肯定会被批准,所以他也不想耽误时间。

三月份奏表递上去之后,他立刻就已经开始准备北上屯田、配合关羽马超西征凉州,并且为将来战后的安抚工作预做准备。

甚至在李素本人动身之前半个多月,李素就关照典农中郎将国渊先行,带着大批物资、军械和移民、牲畜、舟车从梓潼郡往武都进发。

具体的方略,其实李素在去年回成都之前,就跟刘备商量好的,这半年里书信往来也在不断调整计划,所以刘备始终心里有数,非常放心。

至于为什么平一个西凉,要同时动用凉州牧关羽和雍州牧李素,这是刘备自己的事儿,他觉得合适就合适,别人没法质疑。对刘备来说,名义不重要,关键是利用李素这次调动,趁机实施“废州牧设三使”的地方官制改革。

由于去年的关中大旱,所以今年对凉州的西征,军粮补给依然要从富庶的益州出,关中地区只要确保自给自足、然后拿下河东郭太韩暹即可。

从益州往陇西运粮的粮道,自然就是历史上诸葛北伐出祁山的那条路。由于这条路上并没有发生诸如“高祖皇帝显灵地震导致河流改道便于运输”的神迹,所以运输损耗依然是比较大的。

如果说经过李素整治益州交通基础设施后,从汉中运一石粮食到陈仓、启程的时候依然得起运两石半。

那么从嘉陵江葭萌关起运、走羌水、白水,用小船运到武都郡和天水郡边境的沓中、临洮,依然要承受“起运三石半运抵一石半”的巨大损耗。比历史上诸葛亮的损耗降低了一两成,还是因为嘉陵江航运条件改善了。

再考虑到从成都平原或者巴郡调粮食去葭萌关的损耗,实际上最终从成都起运十石才有一石到武都天水边境,从巴郡起运稍好一些,八石有一石运抵。

好在益州这两年比较富,还种了一年多双季稻,内线作战起码能维持几十万士兵打防御战,对外主动进攻,也能支撑十万大军吃大半年。李素让诸葛瑾他们多方筹措,把府库余粮都调度整顿一下,倒也没有捉襟见肘。

……

三月二十日,李素在成都城北举行了出发前的仪式,因为主要的移民队伍和物资,包括一批棉花种子、棉布、新式棉布织机样品、大量的技术工匠,都跟着国渊先走了小半个月了。

所以李素只要带着五千士兵和随身武器装备、口粮,轻装上阵即可。考虑到李素会走得比较快,他跟国渊约好了是四月初五抵达沓中,而国渊应该比他早到两三天,先把移民安顿下去、做好迎接工作。

送行之时,诸葛瑾还在那里面露忧色,似有不忍。李素知道他是质疑后勤安排,心疼钱粮浪费。

李素也拍着他的肩膀说:“子瑜,我知道,你看着近百万石的税粮和大笔的物资被耗费掉了,心里不甘。但我这也是为了让凉州打下来之后尽快消化安定,不至于成为一个拖住大王的泥潭。

区区郭汜算什么?杀郭汜容易,歼灭郭汜的主力、攻破郭汜盘踞的最重要的城池郡县,都容易。但难的是让凉州羌乱平息,从此不再背叛朝廷。羌人自桓帝时开始为害,二三十年了,不得消停,不是灭掉出头的军阀就行的,要从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方式根子上治理。

我早一年带着移民去沓中和天水种棉花、教导出一两万民户成为熟悉在河西走廊干燥寒冷日照充足环境下种棉花的老手,将来就早一年把这些熟手分布到臣服的羌人部落中,与他们胡汉杂居、同化羌人适应我们种棉穿棉衣的生产生活方式。”

诸葛瑾苦笑一下,端着酒碗给李素敬酒:“使君所言,我何尝不知,只是没想到那么急切仓促。若是多等一季粮食收成,至少等今年夏粮下来之后。陈仓和郿县的产量能反哺天水了,也不用咱这儿多花那么多粮食。从陈仓出一石粮食,抵得上成都出四石呢。”

李素爽朗地拍拍他肩膀:“那不就得了?成都运一石粮食到陈仓,就要起运八石。现在直接运到沓中、天水,差不多也是八石。我们还省了让陈仓人的粮食走回头路了。

账你要这么算:益州的粮食,除了将来用来顺流而下平定荆楚吴越之外,就没有耕高效地支持全国战场的用途了。既然将来平荆楚吴越也用不了那么多财富,还不如把现在的蜀地余粮榨一榨。未来大王搞定凉州后的方略,就是全力往东平定。关中河东要对付司隶、河北、中原,益州要对付荆楚吴越。让粮食往西走回头路是很不划算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