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五 风起云涌河东道 第三十二章 裂痕初现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李孝恭大败逃回关中,震动长安朝野,这次出兵弘农郡是唐王朝进军中原的第一步,却以惨败收场,驸马、兵部侍郎赵慈景阵亡,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一次失败还在倒下老对手杨元庆的刀下,令无数人唏嘘,一连数天,长安上至公卿大臣,下至脚夫走贩都在谈论着这场令人难以接受的惨败。
但皇帝李渊却在此事上一反常态地沉默了,只是匆匆抛出一个‘出兵时机不对’的结论,便不再提及此事,也不在朝会中讨论,更没有对败将李孝恭做出任何处罚的决定,颇有一点将此事束之高阁,不了了之的态度,一些政治敏锐的大臣都意识到了,这件事或许涉及到皇族内斗,李渊有难言之隐。
长安明德门,一队数百人的骑兵护卫着秦王李世民从城外疾奔而归,城洞内的民众纷纷向两边散开,骑兵队径直冲进了城内,几十名守门士兵阻拦不及,只得眼睁睁看着他们在朱雀大街上奔远。
“那是秦王殿下,今天怎么会强闯城门?”
守城士兵们议论纷纷,都不解一向极重规矩的秦王,竟然也会像纨绔权贵子弟一样强闯城门。
“或许秦王殿下恼火吧!毕竟弘农郡的惨败,谁心里都不会好受。”有善解人意的士兵猜到了李世民心情不好。
“秦王竟然是从陇西赶回来,弘农郡的事态一定很严重。”
“听说和齐王有关……”
“嘘!别乱说话。”
士兵们低声议论着,望着秦王李世民远去。
李世民率军在陇西和薛举军队对峙,三天前他得到紧急情报,李孝恭兵败弘农郡,赵慈景阵亡,三万军几近全军覆没,这场战役的惨败令李世民愤恨不已,早在父皇派援军去弘农郡,而不是把李孝恭的军队撤回来,他便知道此战必败无疑。
他的父皇过于看重地盘而轻视士卒,正是这种观念导致父皇做出错误的决策,而随后父皇又犯下了一系列的错误,派御史于志宁去调查潼关抢人事件,在临战时刻应该是先换帅,战役结束以后再慢慢调查,一边调查,一边作战,两个彼此敌对的主帅怎么可能配合作战。
现在李世民担忧的是军心,父皇在处理潼关事件中失策已导致军心不稳,这件事若处理不好,将极大影响军队士卒为李氏王朝效命的信心。
李世民心中忧虑之极,同时也充满了对兄弟齐王李元吉的愤恨,他很了解自己的兄弟,自私薄凉,心胸狭窄,心狠手辣,让他为援军主帅就是父皇的失策,李世民紧咬嘴唇,一路打马疾奔,很快便回到了秦王府。
秦王府位于崇仁坊,是原隋朝秦王杨俊的府宅,翻修一新后,成为了李世民的王府,秦王府不仅仅是住宅,同时也是秦王府属僚的办公之处,包括长史、司马、文学、录事参军、六曹参军事,也包括李世民的众多幕僚,文学馆诸士等等,都在这里办公。
目前秦王府长史是长孙无忌,司马是段志玄,文学是房玄龄,录事参军为颜师古,长孙无忌和段志玄现都在陇西军中,秦王府便由房玄龄主持日常事务。
李世民翻身下马,匆匆走进了府中,房玄龄闻讯迎了出来,他没有想到李世民会这么快赶回来,不由又惊又喜,“殿下这么快就赶回来了吗?”
“哎!”
李世民长叹一声,他见两边有好几个从事,便忍住了心中的感慨,指指自己的官房,“去房里说话吧!”
李世民走进自己房中,一名侍女替他脱去外裳,里面穿着月白色的紧身英雄袍,腰束革带,显得格外精神抖擞,但他心情却抖擞不起来,他摆了摆手,让侍女退下。
房玄龄走了进来,笑道:“心中还在郁闷了吗?”
“已经是傍晚了。”李世民叹了口气,他今天无法去见父皇了,他又转身向窗外望去,西方天际乌云密布,一片朦胧。
“或许我该冷静下来……”
李世民的声音里还带着沉思的味道,似乎他的思绪又游荡去了遥远的地方,房玄龄静静地望着他,这时李世民忽然转过身,注视着房玄龄,“先生在信中劝我公开讨伐四弟元吉,是什么意思?”
房玄龄摇摇头,“这其实不是我的意思,是裴相国的意思,只是我觉得他的思路很有道理。”
“裴寂?”李世民愣了一下。
房玄龄笑了,“就在弘农兵败消息传来的当晚,裴相国来找我,我知道他是想借我之口转告殿下,不过我认为他说得对,所以我在给殿下的信中,把他这个意见加了进去。”
李世民陷入沉思之中,半晌,他忽然惊觉,原来他还和房玄龄站着说话,他歉然地笑了笑,连忙道:“先生请坐!”
李世民也坐了下来,拾起桌上小铃摇晃两下,铃声清脆,很快侍女出现在门口,李世民吩咐道:“给我和房先生倒两杯茶来。”
借着这么短暂的时间,李世民已经渐渐品出了那句话的意思,公开讨伐齐王李元吉,这是在让他收买军心。
“先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让我赢得军心吗?”李世民有些惊讶地注视着房玄龄。
“这只是表面,看得浅了一点,确实有这个意思,但不完全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