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刘怡这厮也是个杀伐果断之人,在贾琮的一再劝说下,没几日就开始安排人在军中传播军屯之事,特别是朝廷给愿意留在倭岛将士的丰厚待遇。

这种国家发媳妇、发房子、发土地等等一应政策,很快就在军中广为流传。

正好大家伙都在猫冬,除却必要的巡防之外,军汉们最喜欢的事就是躲在温暖的营房中,靠着火吹牛打屁。

自打朝廷打下数藩之地,出云等新建州府皆已种植了土豆这等高产之粮。

因天寒之故,军中对饮酒的禁令也松了松绑。

烤炙野味,香甜软糯的烤土豆,再饮一口小酒,那日子简直赛过神仙……

“听说了吗?已经有人去掌记文书那报名了。”

这几日什么事传的最火?那必然是军屯之事,营房中刹那间就又一次陷入了热切的讨论中。

房中唯一的军官,大胡子伙长消息要比他们这些大头兵强的多。

伙长一提及此事,顿时就让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他的身上。

只听大胡子说道:“都护府已经定好了规矩,只要愿意留下,安家费五十两,朝廷不但给发媳妇,还会分田五十亩,并会在城中盖上两进的宅子,每月军饷翻倍,子女入公学读书……”

嘶!

众人齐齐深吸了一口凉气,这待遇简直太吸引人了!

若不是故土难离的情绪还在心中作祟,怕是人人都要挤破头要去登记了。

“不过倭岛距离家中太远了,光是海上的路程,就要两三个月,还得看天气……”

期间年纪最小的那个少年军汉话音未落,脑瓜上就挨了一巴掌。

大胡子伙长恨铁不成钢的骂了一句:“你哪里有家?当初要不是正好碰到文安公主赈灾,你早就饿死在路边了。如今有了成立家业的机会,别人能挑挑拣拣,你有什么资格挑?”

与别人不同,少年军汉父母兄弟皆死在了数年前的一场雪灾中。

他是靠着朝廷的赈济捡回了一条命,后来在官府以工代赈的政策下,靠着勤快养活了自己,最后投身军武混一口饭吃。

别人离开倭岛是回家,他离开了倭岛还是只能在军营过活。

除非有一日他能立下不小的军功,否则这辈子都有可能没办法盖上几间房子,娶妻生子。

大胡子不是非要贬低少年,实在是担心这孩子一根筋,错失了这个难得的良机。

他甚至大手硬压着少年的肩膀,满脸的不可置疑,极为严肃的对其说道:“别人怎么选,我不会管。但你不同,你明日就去掌记那里登记!你也老大不小了,你家就剩你一个独苗,朝廷给你发媳妇,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可……”

少年的心中要是没点心动那是不可能的,他都十八了,还没尝过女人嘴唇上的胭脂呢。

但他还是再三犹豫,幽幽说道:“可我不舍得离开头儿,还有几位哥哥们。等打完了这一仗,哥哥们都回去了,就剩我一人……”

“谁说我要回去?”

大胡子闻言一笑,用粗糙的大手在少年脑瓜顶一顿搓。

旁边众人中,越有好几个咧嘴笑了起来。

其中一人憨笑道:“我还以为你们都不愿留下呢,这日子让我好是为难,没想到头儿你也不打算回去。”

大胡子摇了摇头:“我出身北庭草原,塞北的风雪可比倭岛要烈的多。对我来说,倭岛已经是洞天福地了。朝廷大恩,让我有了这个机会。等帅府安排妥当,我就让你嫂嫂带着孩子过来。”

“我也差不多,当初活不下去了跟着人跑到了海上。亏得汪老大投了朝廷,才有了洗心革面的机会。如今朝廷有这么好的政策,我得赶紧抓住,娶妻生子,给我家延续香火……”

等被派来倭岛的将士,要么是京营中的精锐,那些几乎都是武勋世家或是京畿的良家子,这些人留下的几率不大。

还有一大半的人,是当初从受灾的流民中招募,亦或是草原降卒、招安的海寇。

这些人除了杀人,没什么谋生的手段。

又因为出身在军中很难往上发展,回中原又只能当大头兵。

与其浑浑噩噩的过一辈子,还不如应了朝廷的号召,留在倭岛安家置业,说不定还能得个机会再升上一两级呢。

……

类似的讨论在大雪漫天的时节,几乎成了军中最热的话题,一度压过了朝廷从京城送来的犒赏之喜。

刘怡也没有想到这个在他看来极为难办的事,竟然能在短短不到两个月内就登记了多达三万人的名字。

王子腾的身子骨在李时迁老爷子的调养下,腊月底前恢复了大半。

虽说亏损的精血一时半会是补不好的,但总算已经能处理军中的公务了。

贾琮将军中之事全部扔给了王子腾与刘怡,他则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倭岛新建州府的安民之事上。

“军屯是一方面,咱们还得想办法从中原迁徙一部分百姓过来。”

啪嗒……

贾琮的话刚说了一半,刘怡手中的筷子就掉在了地上。

象牙制成的筷子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如同刘怡的心跳声。

“你小子能不能安省些,光是一个军屯就差点把本王折腾死,你竟然还想着迁徙百姓?”

这回就是王子腾也不看好贾琮的想法,倭岛,未来的扶桑布政使司,中原的百姓从来都是拿化外之地、烟瘴之所看待。

历代帝王为何对周边这些藩国多是施行羁縻之策,不是打不下来,是觉得好地方他们都已经打下来了,他们对什么倭岛、南越等等没兴趣。

就是如今的国朝官员,都对来倭岛任职极为抵触。

我一个好好的从七品京官,朝廷竟然让我来倭岛当什么正五品的知府,这不是流放是什么?

瞧,这就是天朝官民对倭岛的印象。

还迁徙百姓?有本事你用绳子绑上几万十几万人试一试能不能迁来倭岛!

贾琮也是焦躁的挠头,他有信心将军屯之事完成。

但迁徙百姓东渡大海,来此“化外之地”,还真没什么信心。

“可若不迁徙汉民来此,我总是不放心。”

唯有用汉民稀释倭人的比例,然后不断的用汉民的风俗习惯来引导倭人作出改变,谁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彻底的用文化统一整个倭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