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临近中秋的一段日子,苏记食品厂的出货量很大,拖拉机不停的穿梭忙碌,将一车车的产品送到了分销商、机械厂、国棉厂和市里的玻璃厂、印刷厂等不同客户的手里。

苏妍的饺子馆本身的生意和罐头的销售依旧火爆。

仅仅依靠中秋前的这些订单,食品厂所能获得的利润,就远远超过了厂领导班子所有人的预期。

不过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厂子公账上的收入就已经达到了2.76万!

照这个势头下去,不用等到年底,从信用社贷的款就能还上!

等还上了贷款,厂子的压力除了基础的开支外,再赚的钱,就全部属于厂子了,到时候不管是厂里的收入,还是大家的收入,就会大幅度提高!

冒着酷暑忙活两个来月,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领导班子里的人们个个脸上都笑开了花。

……

中秋佳节正是走亲访友、感情联络、人情往来的节日,路面上来来往往的人们也多了起来。

苏记食品厂的罐头以新鲜美味、量大价廉的优势,成了人们必带的礼品之一。

虽然一瓶罐头的单价不高,但却迅速建立了数量庞大的客户群,这个数量综合起来是非常可观的,带来的源源不断的收入,更是高到令孟凡会会计忍不住咋舌!

工人们依旧辛勤忙碌,一边忙着厂子里的生产,一边还要忙着秋收,比以往年节都要忙的多,但领工资的喜悦却一直延续着未曾消散,每个人的脸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喜气洋洋。

将大的订单一一送完后,中秋节也就到了。

苏妍和领导班子商量后,决定中秋节这天放半天假,并给大家发放过节福利。

每人一盒月饼,再加2瓶河鲜罐头、2瓶辣椒油罐头,每人还有5块钱过节费。

月饼是从市里的糕点厂统一购买的,给玻璃厂和印刷厂送货的时候随车一起拉来的,自然的,糕点厂也成了苏记食品厂资源互换的固定客户,双方约定了过年的福利相互采购。

一上午的时间,所有福利及过节费陆续发放完毕,厂子里的气氛更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欢腾。

临近中午时,等最后一批离厂的工人提着厂里的福利,迈着轻快的步子,高高兴兴地离开后,整个食品厂也暂时安静了下来。

村支书兼安保部主管苏奎仓,挥手让其他人回家过节团聚后,却独自一个人绕着厂子转悠,看看这里,摸摸那里,看看现在的盛况,想想以前的困顿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却又大感宽慰。

村里不知谁家买了过年才放的鞭炮,噼里啪啦的炮仗声震耳欲聋,整个苏家庄沉浸在过年才有的欢快气氛中。

……

相较于村里的热闹,苏家老院里的气氛却并不怎么欢快。

老大苏长江和老二苏长河兄弟俩带着妻儿老小,全都来到了老院一起过中秋节。

三儿子苏长湖自从偷了家里的钱跑出去后就一直音讯全无,四儿子苏长海自考上中专的第二年开始,逢年过节就再没回来过。苏春江和苏白氏跟前能看见的,就是眼前这俩儿子。

平时的日子大家各过各的,但逢年过节,苏春江和苏白氏都要求俩儿子必须来老院吃顿团圆饭。

苏长江的前院和爹妈住的老院是前后院,抬抬腿就过来了,周晓丽犯懒的时候都是直接领着孩子去老院里蹭饭吃,有苏小宝这个宝贝大孙子打前站,苏春江和苏白氏宁愿自己饿肚子,也得先紧着周晓丽一帮人先吃。

小姑子苏爱云别看长相不咋地,但做饭的手艺是真不错。周晓丽是苏白氏的升级版,攥住蛤蟆也要挤出尿的性子,更想趁着苏爱云还没放出门子嫁人,可劲地用使唤苏爱云,公婆更是连个屁也不敢放。

这几年相处下来,精明的周晓丽早就摸透了苏春江两口子的脾气秉性,既然他们自己都觉得闺女是给别人养的,能生儿子的儿媳妇才算是自家的,这一摊子家业早晚店都要交到儿子儿媳手里,就连将来的养老还得靠儿媳照顾,那周晓丽就更有信心将他们给拿捏住了。

她一进门就给苏家生了个嫡长孙,早就成了苏家的大功臣,再加上平时嘴巴甜,有眼色,还会来事,自然颇讨公婆的欢心。所以哪怕上次她把婆婆苏白氏给一肘子捣到地上摔裂了尾巴骨,害的苏白氏躺了两个月,苏春江和苏白氏也没埋怨过她。就连周晓丽抱着孩子来蹭饭,老两口不觉累赘,反而还觉得她孝顺,觉得大儿媳妇抱着宝贝孙子来看公婆,来给公婆宽心安慰。

这心真是偏到胳肢窝里了。

同样的事要是落到刘庆华身上,还指不定当场就能被苏春江给打一顿!

这世间的事啊,真是说不清!正应了那句: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

而苏长河呢,住在村西头,离老院远一点,婚后没半年就故态重萌,和一帮街溜子二混子天天搅和在一起胡吃海塞,赌博耍钱,赌瘾上来了连家也懒得回,更不舍得下力气干活挣钱养活老小,而换亲媳妇张玉花呢,性格又老实内向,一边照顾孩子一边还要忙活家里地里一大摊子活,倒不像周晓丽那样经常去老院献嘴皮子上的殷勤。

婆婆苏白氏不喜张玉花,周晓丽更是看不上妯娌张玉花。

周晓丽算是光明正大嫁进苏家的,且第一胎就给苏家生了个梦寐以求的嫡长孙,而张玉花是通过换亲才进的苏家门,指导苏家的嫡长孙苏小宝都出生了,张玉花才堪堪怀上了孩子。

周晓丽自觉在苏家的身份地位,要比妯娌张玉花高了一等。

……

苏家老院的餐桌上,除了多摆了一盘月饼外,其他的饭食和平时的相比并没有什么两样。不过苏家男人都好酒,苏春江特地将藏了半年多的老白干也摆上了桌,准备趁着节日,和儿子们喝上一顿助助兴。

苏家老院里的这些人,没一个能进厂的,自然也没资格领到中秋节的福利和工资,就连那盘过节的月饼,也是亲戚上门探望时候送的。

苏春江和苏白氏抠搜了多半辈子,自然不舍得花钱买多少好东西。

两个儿子也不相上下,生怕谁拿东西谁吃亏,自然也没给爹娘带什么好东西。

苏记食品厂开工两个多月了,从最初的土灶到后来的半机械化生产,苏长河没出一点力,苏长江更是连凑都不敢凑上去。

村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sp;村里条件合适的乡亲,都进厂当了工人,领了工资,领了福利,欢天喜地的过节,和他们相比,苏家老院显的格外寒酸和低落。

苏家三个老爷们,都愤愤不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