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千年之约 (2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清朝,康雍乾:“……”
“可恶可恨!朝廷叫外族欺负到这份上!”已麻木的康熙都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大清怎会有如此不肖子孙!”
雍正冷笑道:“先帝当年国库空虚,也要组建水师,尽力收复苔湾,如今子孙后代却非人子也!无能!再无我满洲半分血性!”
乾隆朝,乾隆早已知道那瑛国人狼子野心了!先前他们就想占据广州,后来竟又图云南?可恶!可恶!
乾隆大怒之后,又颓败跌坐在地。
“大小金川之战,为稳定西南边陲,我大清死了多少将士!子孙却说送人就送人!还叫后人巴不得大清亡了!”乾隆气得胸口都疼了。
【后来,抗小日子的战争爆发了,当时虢民政府无暇顾及西南问题,瑛人趁火打劫的本性也灭有变,他们以胁迫关闭滇缅公路为手段,要求虢民政府将班老、绍帕等佤邦地区划入了英属缅店。
老蒋……同意了。
世代镇守我们种花家南大门的佤族,为了家国抛头颅洒热血也不愿让外邦分毫的佤族,在瑛人的长0抢利炮下顽强抵抗的佤族,却被自家人刀刃向内,狠狠刺了一刀。
但即便如此,佤族人民依旧不愿顺从瑛人,即便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不管是缅瑛哪一国威逼利诱,他们都没有承认过当时划定的边界线,他们仍旧坚定自己终究有一日能回归祖国。
当小日子军入侵阿佤山,佤族人民又组织了“阿佤山抗日游击队”,再次举起大刀,不顾生死冲向侵略者,以鲜血誓死捍卫家国。
后来,我军进入西南,他们又与其他民族百姓一起,组织起千余人的支前队伍,给我们当向导、帮我们抬担架、运输粮草,配合战斗……只要能做的,从没有二话。
他们浑身奔涌的热血与我们那一抹飘扬的红,似乎也从这一刻紧紧交织在了一起。】
明洪武年间,少年朱棣听得双眼通红,又难过又悲愤:“自古忠臣义士皆非亡于外族,而是倒在自家人手里!曾经岳飞是如此!日后的阿佤也是如此!真是气煞人也!”
【等我们终于赶跑了坏人,缅也脱离了瑛人控制独立,新中华成立后,佤族人民无不欢庆,当时缅方面多次找班老、塔田的头人联络,送粮食送礼,他们只有一句话:“我们死活不归缅。”
后来,我们的军队因为要去别的地方剿匪,要暂时撤出班老,佤族人民顿时担惊受怕,他们生怕国家不要他们了,于是头人又召集起来商量,决定联名给咱们管理员写信,这就是那封著名又感人的信。】
宋朝,李清照听得眼泪横流,当年的大宋君臣若有如此志气,若也能如此团结一致,又怎会被欺辱得要亡了国?
她默默擦干眼泪,也蘸了浓墨,铺纸提笔,朝廷无能,宋人百姓却并非也通通没有血性,他也该如佤人一般,团结抗敌!
她眼含热泪,挥笔写下告大宋十万万同胞书!
【在给管理员的信中,他们质朴又真诚地写道:“以前勘测国界时,外国官曾送来东西给我们,我们没有接受,瑛人就打我们。”,“班老人民的心是永远不变的”,“如不要班老了,也请回信告知。”
管理员知道以后,非常重视,立刻给他们回信,其实种花家成立后的第一天就开始了与缅商谈边界问题,当初被虢军随意放弃的地方,我们艰难努力多次谈判,花了11年才拿回来,总算没有辜负佤族同胞的一片拳拳赤子之心。】
三国,诸葛亮大松了一口气,感激道:“后世朝廷不辞辛苦,令佤人归土,实在大快人心!”
【这就是佤族与诸葛先生曾经的故事。
爷爷一直觉得高尔基有句话说得很浪漫:“在神话故事里,我们可以听到远古的回声。”,学历史,又何尝不是在倾听历史跨越漫长岁月悠悠传来的回响?
千年前佤族人与诸葛先生在云雾缭绕的西南边陲,或许曾敲击庆贺胜利的战鼓,当年的木鼓声声化作了佤族人世代不忘的千金之诺,又如何不是一种强烈的历史回响?】
林爷爷一口作气讲完了佤族与诸葛亮的千年之约,却叫各朝都震动非常,是啊,原来历史是有回响的。
他们做下利国利民之福报,后人会铭记他们。他们做下伤天害理之祸事,后人也会唾弃他们。
不少朝代的皇帝都不由心生戚戚,自省自身。
“民能载舟,亦能覆舟啊!”
唐,贞观年间。之前被连续刺激得卧病在床的李世民,今天精神总算好些了,他满脑子承乾女帝李治李隆基的脑子总算被佤族牵动了心神,将这些苦恼暂时抛诸脑后,他不由生出感叹,庶民百姓虽渺小,却如星火,不可忽视啊。
明朝,永乐年间。
朱棣也若有所思:“云南兵之骁勇,的确世间罕见。”
当年靖难之役,云南兵被朝廷征调讨伐燕军,因云南兵作战极为悍勇,成了朝廷抵抗燕军南下的一支劲旅。
当时云南左右卫几乎全被抽空,但又几乎都在白沟河战役中阵亡,等朱棣登基之后,南军不振,他虽然从其他卫所抽调士兵补进云南,但到现在都还没完全重现曾经滇军之勇。
虽然当初他因云南兵饱受压力,但对于已经登基为帝的他而言,现在这些都是他大明雄师,没什么好计较的。
的确,西南边陲不能有事,否则他日后难以再第五次亲征蒙古。
朱棣决定尽快重建云南卫所。
#
林菱挂完电话,正好听见爷爷讲最后一段,她听着佤族的故事,却在想云南的“三生教育”、广西的永久战备区,为了守护祖国的南大门,他们牺牲了整整十年的发展时间。
或许,历史的回响,至今也未曾停息过。
“看看风景吧。”林菱与爷爷不再说话,古人们望着车水马龙,望着风和日丽,心也跟着慢慢宁静下来。
“至少如今那佤族,能在此盛世安居乐业了,也算苦尽甘来。”宋朝,赵匡胤也在思索着,他因害怕兵伐大理重蹈唐"天宝战争",因此实行“闭滇”政策,如今北宋与大理是百姓或有来往,但朝廷互不来往,原本赵匡胤一直觉得滇民古老神秘,又有异术,谁知,他们竟如此淳朴善良。听说这个故事,或许他也应当改变对大理的态度了……
网约车不一会儿到了咸阳火车站。
从咸阳到长沙也得六个半小时左右,古人又眼睁睁看着林菱领俩爷爷非常轻易地辗转千里,他们甚至有的人拿出了地图,算了算咸阳到长沙的距离,即便先前已看过动车一次,但再一次目睹,还是会被这条贯通九州的长龙所震撼。
甚至要更为震撼,因为与之前从闽地坐车到西安时不同,这次林菱到了咸阳火车站是一直直播着的,故而各朝古人跟随她的视角,看到了一整面巨大的“列车时刻表”,上面间隔一会儿就会滚动变化,后世那特殊符号制成的列车编号也在不断变化着。
【K306 兰州-温州】
【K419 扬州-兰州】
【G844 咸阳西-长沙南】
……
“后人究竟建造了多少铁路啊!”
秦朝,嬴政本想修建两条直达燕齐、吴楚等地的秦驰道,待驰道建成,他便能经由驰道巡游各地,但就这样两条驰道都要耗费数百万民夫,但后人却修建了无数条,将天下都密密麻麻地连接了起来。
但是后世这轨道倒是可以借鉴,虽然他造不出动车,但是若像后人一般铺设枕木在夯筑的路基上,或许可以使马车在上面更为快速平稳地行驶,这样是否可以拉更多的货……
他才刚刚冒出这个念头。
就听见林菱说去找检票口,顺带上个洗手间,便将直播手机给了林爷爷,林爷爷坐在候车大厅,跟手机大眼瞪小眼了一会儿,还是决定找个话题来聊,于是随口便道:
【大家知道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铁轨道”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吗?大家一定猜不到,不是晚清,而是秦朝。咱们的考古学家在河南南阳山区发现了“轨路”遗址,经过碳14测定,竟然是两千多年前秦朝在修建秦驰道的时候留下的,而且还是复线,就是往返两条轨道。
当然,这轨道肯定不是用内燃机拉的车,而是用马匹。而轨道本身也不是钢铁铸造的,是木质的。但是秦始皇陛下修建的轨道间隙与马行驶的步子大小一致,将马拉上轨道,它们可以非常自如地奔跑,也因为使用了轨道,车轮的摩擦力大大减小,马可以轻松运载更多的货物、甚至兵丁、民夫等。
而且秦始皇还在各地修建了“马车站”,马儿拉着货物从上一站飞奔到下一站,休息喂食换马,再继续前进。
因此有历史学家推测,秦驰道其实不是那种普通的黄沙马路,而是带轨道的,马匹可以在上面飞驰,故称驰道。这大概是我们种花家最早的“铁路”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