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神秘电话骚扰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李东沐心头一紧,警惕地接了起来。
“李书记,别来无恙。”
电话那头,传来了那个熟悉的、经过处理的电子音,阴冷而戏谑。
“听说,你的巨鲸游进了一个到处是暗礁的浅滩?感觉如何?这只是一个开始。好戏,还在后头。希望你能撑得住。”
李东沐没有做出任何回复,电话便被挂断,盲音在寂静的办公室里回荡。
李东沐放下手机,走到窗前,看着晋阳沉寂的夜色,眼中却燃起了更加顽强的火焰。他拿起红笔,在作战图最上方,重重地写下了四个字:
浴火重生。
他知道,通往新生的道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他和晋阳,都已没有退路,尤其是那个来自未知号码的、充满恶意的电子音警告,像一根冰冷的针,时刻刺探着李东沐紧绷的神经。
他知道,对手的报复和阻挠,绝不会停留在口头威胁和产业链狙击上。
果然,第一波实质性的冲击,来自看似最不起眼,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劳动力。
锂航时代人力资源部门的负责人,愁眉苦脸地向市人社局和项目对接专班沟通着。
“我们首批需要招聘五百名技术工人,要求中专或高中学历,具备基础机电知识,但是简历收了不少,真正符合要求的不到十分之一。而且,很多本地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跑网约车,或者等着接父辈煤矿的班,也不愿意进工厂,觉得不自由、没面子。”
与此同时,以周福海的“晋阳重工”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也开始抱怨“招工难”、“留人难”。一位小企业主在工信局组织的座谈会上大倒苦水:“以前是工人找活干,现在是活找工人。稍微有点技术的老师傅,都被外面高工资挖走了,留下的要么年纪大,要么技术不行,锂航时代一来,工资水平一抬,我们更招不到人了。”
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瞬间凸显,一方面是高技术、高标准的企业招不到合格工人,另一方面是传统企业因劳动力流失和成本上升而步履维艰,大量的本地劳动力却因为技能错配和观念问题,处于“隐形失业”或低质量就业状态。
针对这些问题,李东沐也进行了多次调研和思考,并召开了专题会议。
“这是我们转型期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但阵痛不能变成长痛,必须立刻解决!”
“人社局作为牵头单位,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同时联合教育局、职业院校,启动万人持证培训计划,针对锂航时代和未来产业链的需求,开设免费的、短平快的技能培训班,结业合格的后直接推荐就业……”
然而,培训需要时间,远水难解近渴。锂航时代的项目进度不等人。筹建处的德方总监已经开始向林总抱怨,因为本地施工队伍无法满足其苛刻的环保和施工标准,导致基础工程进度严重滞后。
就在李东沐焦头烂额之际,一个更坏的消息从省里传来。
省委办公厅督查处通知近期有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一份提案,质疑晋阳市在引进锂航时代项目中可能存在造成国有资产和税收流失的问题,要求省里进行审慎评估和监督。
这份提案虽然措辞委婉,但指向性明确,而且联名者中不乏一些在省内颇有影响力的经济界、学术界人士。
这显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人在背后精心组织和推动,试图从政策和法理层面,给晋阳套上新的枷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