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不提道玄收二猴入门。

且说另一边。

杨妙君自道玄远去之后,方才苏醒,环顾四周,空旷无物,孤身一人,心中不禁涌起无尽悲伤。

声声啼哭,泪水交融,想起父母与妹妹已不知所踪,伤怀欲绝,情绪愈加难以自已。

泪痕未干,杨妙君茫然四顾,恍惚之际,突然察觉身的山洞内,角落中隐然有一卷道书,闪烁着微微光辉。

似乎在召唤她前去探寻。他心中一动,望向那卷道书,忍不住边走边思,心中暗忖:

“此物或是冥冥中之机缘,能否助我知晓修道之道!”

杨妙君捧起道书,细细翻阅。

书中所载乃准提道人所留之法,言简意赅,深邃而神妙。

他天资聪颖,虽年幼却极具悟性,轻而易举便能领会其中奥义,心不由惊喜,感受到一番久违的安慰。

正沉浸于书卷之中,杨妙君又发现旁边赫然有两枚丹药,光泽透亮,如晨霞初昏,散发着淡淡灵气,显然乃是提道人特意为她留下。

他暗自思忖:“若能服下此药,必能助我短时间内修行大进!”

心念已决,杨妙君以包容之心咽下丹药。

瞬间,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如同春风化雨,法力随之悄然流转,数十年修为顿时融汇于一体,似有所感,心中明悟,已然小有所成。

经过几日的修行,杨妙君舒展神识,渐渐意识到道书之妙,循着书中所言,逐渐进入玄妙之境,缕缕清风传入洞中。

似有道音从天而降,朦胧如梦,然其道理清晰分明。

“我必将以此法行走洪荒,寻觅亲人之踪!”

杨妙君心中一番呐喊,豪情满怀,立志不寻常,为道而行,既会艰难,但已无惧无惧,愿与天地同存共荣。

是时,杨妙君修炼已逾十载,已然成长为英俊少年,容貌皎洁如月,英气逼人,周身透出一股令人敬畏之灵气。

然而,久处无垠天地之洞中,未曾见世间风景,心中渐生念头,欲外出游历,开阔眼界,增长见闻。

一日,杨妙君踏足灌江口,见江面波澜起伏,云雾缭绕,似隐若现,俨然仙境。

忽见一细腰神犬与一金眼神鹰斗得不可开交,彼此皆已奄奄一息,神色悲哀,忍不住令人心生怜悯。

杨妙君见状,心中动容,遂上前行至二兽之前,避开了彼此误伤之境。

其目光温柔,克制不失威严,於是从怀中取出灵丹,玉色烁烁,散发着淡淡光华,似乎蕴藏着神奇之力。

轻声安慰道:“汝二者可莫怕,吾与尔好东西!”

语音温润,犹如春风拂柳,渗透心间。

细腰神犬和金眼神鹰闻言,稍稍安定,目光中流露出希冀与信任,似乎对于这位俊秀少年之善意有所依赖。

杨妙君见状,心中一暖,遂微微一笑,将灵丹递出,瞩望二兽之伤势,决意助其恢复生机。

他将灵丹服于二兽口中,瞬间那灵丹化作流光,涌入伤口之处。

犹如春雨润物,顷刻间,神犬与神鹰的伤口复原如初,活力恢复,展翅欲飞,神态从容。

两兽嗅得灵气,顿时知晓其恩德,心生感激,目光中流露出敬意,随之心悦诚服,自此便留于杨妙君身边。

一人、一犬、一鹰,三者共同游历于四方,纵情山水,豪情万丈,齐享这自然之美,快乐无比。

杨妙君与细腰神犬为伴言笑互辉,金眼神鹰则在空中翱翔,时而俯身相伴,似乎已然成了他修行之路上最忠实的伙伴。

日月如梭,岁月渐逝。

杨妙君试探其所学,流转间法力愈发纯粹,游历各地,结识众多高手,亦探寻珍稀灵物,拓宽视野,感悟无敌之道,逐渐融入洪荒浩瀚。

每抵一处名山胜水,杨妙君便驻足探究,学得不少道理,领悟到道理的深邃与微妙,心中不禁暗思:

“我定能以此为契机,进一步突破境界,求得无上真理!”

有时他在峰巅独坐,俯瞰天地,静心修行,有时又与细腰神犬畅行山林,与金眼神鹰共争天翼,恣意挥霍着大好时光。

心中懈怠一切烦忧,遂行一人、一路,游历之中,收获颇丰。

俟某日,杨妙君行至玉泉山,偶然间便感到此地灵气氤氲,似有天缘将至。

此时山中金光洞内,玉鼎真人正在静坐入定,其乃阐教十二金仙之一。

突然其心血来潮,默念于心,暗中掐算,竟知天定徒弟已然降临。

玉鼎真人思虑片刻,心中微动,便自洞外而出,顺云端而立,目光远眺,竟见那杨妙君携细腰神犬与金眼神鹰,悠然自得地沿山道而行。

杨妙君眉宇间神采飞扬,似有仙姿,正于山道拐角处欣然前行,心中自觉与天地相融,感悟无穷。

忽而,前方山道之处,俨然有一道人立于其间。此道人周身仙气环绕,气宇轩昂,背负一口宝剑,真乃仙风道骨,令人不禁生出敬仰之情。

杨妙君见此道人,心中一阵亲切,慨然上前,恭声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道长有礼了。”

道人微微一笑,风度翩翩,目光之中似已洞悉杨妙君之心,便与之一番交谈,论道时空之大,析人间百态。

二人言语之中形成一股默契,心魂相系,渐生信任。

良久,玉鼎真人凝视着杨妙君,心中认定其乃为身世非凡之人,便道:

“小友,有意学道否?”

杨妙君闻言,心中狂喜,忙道:

“愿随道长修习,求得真理!”

玉鼎真人遂以传承之名,将杨妙君收于门下,委以道名,师徒之情一时涓涓而流,理所当然。

自此杨妙君身处金光洞中,地位骤升,心中暗自感慨:

“我终得吾所求,何其荣幸!”

在玉鼎真人之教导下,杨妙君日夜修行,在万千道理中逐渐破茧而出,心神合一得道。

时光荏苒,转瞬数十年过,杨妙君于金光洞中修行,神通渐成,法力日益精进,日见潇洒疏朗。

然因昔日离去父母时年幼无知,心中始终揣怀隐隐之疑惑,难以释怀,思虑如潮,最终决意向师父玉鼎真人询问。

一日,杨妙君于洞中静坐,神思缱绻,遂欲探寻己身根由,心念俱动,遂前往师父所在之处,恭敬施礼,言辞温恭:

“老师,今日弟子有一事请教,不知可否恭聆教诲?”

玉鼎真人见其诚恳,微笑颔首,示意杨妙君欲言。

杨妙君遂沉吟片刻,心中纠缠已久之疑终于开口:

“老师,你可知我父母身份?”

言罢,目光中流露出期待与恳求,似藉此一问,能够解开心中长久之结。

玉鼎真人凝眉微虑,神色间隐约透出几许复杂之情,然不久后,缓缓陷入沉思,目光似乎穿透时空,俯视无尽的回忆。

洞中静谧,仿佛时光在此时凝滞,唯余杨妙君心中波澜起伏,静待师父的回应。

终究,万般思绪涌动,杨妙君的目光不离师父,一颗心悬于半空。

玉鼎真人闻言,叹息一声,语气凝重,缓缓道:

“尔之父乃夏朝之大将,名为杨天佑,母亲云华仙子,原为天庭瑶姬公主,因私恋于尔父,触犯天条。

今被尔舅昊天上帝压于桃山之下受罚。

尔父与尔兄杨蛟已归故里,投胎转世,只留一妹杨婵,如今流落世间,不知所踪。”

杨妙君听后,心如刀绞,默然无语,面色骤然苍白,似遭重击,内心之苦如潮水涌来,难以自已。久而叩首而拜,声言:

“老师之恩,小子不敢忘怀,日后定有所报。”

虽然内心悲痛,但眸中倔强之火却愈加炽烈,滔滔热血翻涌,似要燃尽心中之苦。

杨妙君毅然说道:“我要去救母!”

声音坚定,如铿锵之铁,豪情满怀,仿若一轮朝阳,照破乌云,决意之情已然涌现,责无旁贷,激荡人心。

玉鼎真人见状,无意阻拦,只是苦口相劝:

“徒弟,今之桃山,受尔舅昊天上帝压制,内有重重禁制,须大法力之人相助,或有开山之法宝,方可劈开此山。须深思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