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驾…驾……”辽阔草原上,当数百骑兵从东方策马而来,不多时他们便越过丘陵来到了一处河谷。

河谷中,近万顶帐篷在此地驻扎,上万人来来往往。

不同的是,这里的人并非是牧民,而是身穿甲胄的男丁。

数百骑冲入营盘,向着大帐赶去,不多时抵达后,领头的千户翻身下马走入大帐之中。

足以容纳数十人的大帐内盘坐着绰罗斯氏的贵族们,其中主位坐着四十几岁的马哈木,在他的身旁还坐着已经长大的脱欢。

千户走入帐内,抱胸下跪道:“太师,东边的消息没有出错,明军确实已经在北上海喇儿的路上,海喇儿已经集结了数万兵马。”

“我们没能抓到舌头,但从这次的规模来看,明军数量恐怕不会少于五万。”

千户官说完,帐内贵族们纷纷紧张起来,马哈木的脸色也并不好看。

“五万……”马哈木呢喃着,最后说道:“按照上次的情况来说,五万明军顶多能护送一万人抵达漠西,而他们不会用这么点兵力来彰显武力。”

“现在他们的兵马还在集结,看样子到最后不会少于八万人,能护卫前往前线的人应该在两三万左右。”

马哈木做出一番分析,但并未减轻绰罗斯贵族们的担心。

“太平和把秃孛罗这两个家伙按兵不动,看样子是大明给他们许诺了些什么东西,不然他们不会那么老实。”

“他们不动,仅凭我们手上的两万多骑兵,绝不是明军的对手。”

马哈木已经清楚己方和明军实力差距,故此他并不认为自己是明军的对手。

想到这里,马哈木开口道:“下令拔营,诸部准备西迁。”

“西迁到哪去?”坐在马哈木身旁的脱欢询问自家父亲,毕竟现在的东察合台汗国也在参与围剿他们。

“西南走不了,只有向西北进发,自然是西迁盆兰州(阿巴坎)。”

马哈木说出一个地名,这个地名别说汉人,就是瓦剌人自己都很少涉及。

见状,马哈木也解释了一番。

简单来说,盆兰州比他们上次与朱棣遭遇的地方还偏向西北一千五百里。

如果明军想要追击他们,就需要行军四千里左右才能追上他们。

“这么远,会不会太冷了?”

脱欢紧皱眉头,毕竟山峦以北的地方寒冷无比,非一般人能居住,牛羊更不用说。

“冷总比被重创要好,如果明军迟迟不走,那我们便向西吞并吉利吉思、克烈亦惕、贴良古惕它们。”

马哈木所说的这几个部落是蒙古帝国时期的森林诸部,尽管他们大部分都被蒙古军队带走融入,但还是有少量人在当地继续生活。

如果能吞并他们,那自然可以获得不少粮食来帮助他们渡过寒冬。

见马哈木这么说,众人也没有什么意见,毕竟一场寒冬或许会导致绰罗斯数千人和牛羊死去,但一场与明军的战事却有可能导致他们灭族。

两相抉择下,只要不傻都知道该怎么做。

很快,绰罗斯部就开始了拔营,并开始集结部众牛羊向西北迁徙。

与此同时,明军的大部队已经在海喇儿集结,身为主帅的朱棣也率领在京的一万骑兵和两万辅兵抵达了海喇儿。

近两個月的路途让朱瞻壑与朱瞻基变得黢黑,他们负责朱棣的护卫工作,手中握有一千骑兵,两人各分五百。

“爷爷,这就是海喇儿城?这城外不是可以种粮食吗?”

海喇儿城外,在军队被朱能指挥进入营盘休整的时候,护卫朱棣来到营盘外的朱瞻壑用马鞭指着海喇儿城外的数万亩耕地询问。

在他的印象里,许多人都说漠北苦寒,难以种植粮食,如今看来倒也不是这样。

“本来就可以种,不过是成本大小而已。”

朱棣一身鸳鸯战袄,他用马鞭指着城外的土地说道:

“你们看到的这些有小麦、大豆、玉米、红薯、土豆等各种作物,在之前这里并没有那么丰富的作物,仅有小麦和大豆。”

“后来郑和他们带回新作物,加上太学弄出了抽水机,所以这里的作物才丰富起来。”

“用抽水机抽水浇灌土地,这些作物才能长得如此之好。”

朱棣解释了一番,身旁的朱瞻基闻言询问道:“若是这么说,那有了抽水机后,岂不是可以一路耕种向西而去?”

“会有这么一天的!”朱棣斩钉截铁,朱瞻壑也轻笑道:

“届时,整个漠北就是朝廷的疆域之内了,这瓦剌小丑这次见我天军来,恐怕不敢与之交战便要退走。”

一路北上,朱瞻壑的领兵数量从一开始局促的带领百余人,到现在局促的带领五百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被他运用在现实中,领兵的水平算不上高,但也算中规中矩。

反正他麾下五百人的大小事宜他都能处理,就是不如朱瞻基速度快罢了。

“可以这么想,但不能真的这么想。”

朱棣说了一个绕口令,同时将目光投向营盘。

八万人聚集的营盘规模宏大,看似很多,但等大军抵达漠西,这八万人恐怕只能剩下两万了。

若是太平和把秃孛罗是疑兵之计,实际上已经和马哈木勾搭上,那也够明军喝一壶了。

当然,这种可能性不大,朱棣并不认为太平和把秃孛罗有这样的胆量。

他们不是马哈木,马哈木在这几场战事中俘获了不少鞑靼部俘虏,故此实力增长,但太平和把秃孛罗在与鞑靼的这两场战事中损失惨重,本部兵马不过万余人。

如果大明不对付马哈木,那马哈木兴许会在吞并鞑靼后调转马头对他们下手。

故此,借助大明的力量来削弱马哈木,这是他们所想的,也是朱棣自信他们不会参加的原因。

“三日后出征,你们俩小子好好准备吧……驾!”

朱棣交代一声便抖动马缰,向着远方的策马而去。

或许只有在草原策马的时候,他才能找回那个曾经年轻的燕王。

“爷爷,等等我!”

朱瞻壑抖动马缰,朱瞻基也一言不发跟上,爷孙三人身影渐渐远去。

三日后,八万大军拔营向西,阿力台率领万余鞑靼骑兵作为大军先锋,一路搜寻马哈木的踪迹。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马哈木已经西遁,而南边北京城的朱高煦则是在为手头上的政务头痛不已。

时间进入六月,朝鲜及日本、暹罗等国不断有奏疏送抵北京,事情主要是他们在昆仑洲的利益争夺。

日本虽然对于大明来说就好似一只虫子,但对于朝鲜和暹罗来说却是国力几倍于本国的大国。

暹罗虽然拉上了南洋诸国结成同盟,但面对日本不断侵占河流的做法也只能忍气吞声。

双方在一条河流爆发了冲突,双方各自死伤数百人。

日本撤退后,朝鲜对日本的营地发动袭击。

朝鲜宣称自己是自卫出击,而且只击伤日本数十人,抢走黄金百余两。

日本则是上疏说朝鲜导致营地内死伤近千人,数千两黄金被掠夺。

双方各执一词,消息传回国内后纷纷向大明上奏,希望大明调节。

尽管三方死伤数量看似不多,但想要投送上千人前往昆仑洲,所消耗的物资也确实不在少数,更何况朝鲜抢夺的黄金到底是百余两还是数千两,这也有待商榷。

对于这件事,朱高煦决定各打三十大板,首先责令朝鲜归还黄金给日本,并赔偿一百份抗疟粉给日本。

其次,日本停止对暹罗河流入侵,并归还侵占河流。

最后,朱高煦根据三方的情况,给他们各自划定了淘金探索区,并勒令大明民间商帮向南方淘金,不得参与北方的冲突。

在他的划分下,当地由北向南被细分为“南洋诸国联盟”、朝鲜、日本、大明民营四块地区。

北边有木骨都束千户所作为监督,南边有昆仑洲宣慰司作为监督。

朱高煦特意将实力较弱的南洋放到北边,大明民营放到南边,特意将日本与朝鲜放在中间并相邻。

尽管在他划分的区域中,这片区域比三方势力的本土还要广袤,但真正能被他们利用的地区并不多。

双方之间必然会为了资源而产生摩擦,而这也是朱高煦想要的。

很快,在他的划分下,各国分别拿到了一块面积不小的疆域,而这份图也被命名为《昆仑坤舆图》。

将昆仑洲的事情解决后,朱高煦便开始继续将注意力放到了国内。

时间一点点过去,北方的各类水泥场、炼铁场在不断工作,西北铁路的勘查也越来越向西。

至七月,西北铁路已经勘察到了肃州,剩下的只要把肃州到沙州、瓜州和哈密的铁路路段给勘察完,便可以根据朝廷国库情况来动工了。

与此同时,北方也传回了消息,并且与朱高煦预期的差不多。

【虏闻朝廷出兵,挟其属以遁,沿途弃孳畜甚多,部曲离散,我师沿途搜捕,俘牛羊上万,胡虏妇孺数千】

“和我预料的差不多。”

七月中旬,随着北边的消息传回,朱高煦颔首道:

“这马哈木吃了一记痛,却是再也不敢与朝廷交锋了。”

他话音落下,亦失哈也递出一份手书:“陛下,这是太上皇手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