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看来我们以后能见面的机会多了。”爱因斯坦说。

“应该是的,”李谕翻了一页报纸,“你回不去了。”

报纸上面有另一则新闻:柏林歌剧院前,四万多名带着万字徽的狂热德国人将一本本书籍投入熊態大火。钠脆宣传部长戈培尔激动地大喊:“犹太人的思想已死,德国灵魂终于可以重新表达自己了!”

“是啊,回不去了,”爱因斯坦苦笑一下,“新政府颁发了一条法令,规定犹太人不能有正式职位,包括在科学院或大学。”

小胡子的这项决定,让1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德国国内60名理论物理学教授中的26位被迫逃离,除了爱因斯坦,还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名字:玻恩、迈特纳、费米、斯科特、魏格纳等等。其中几人此后又帮着盟军造出了核武器。

李谕问道:“普朗克先生怎么说的?”

“普朗克先生曾经就这条驱逐令向总理呼吁过,希望对待科学家时能够暂缓执行,”爱因斯坦唏嘘道,“但希特勒却说,‘如果解雇犹太科学家就意味着当前德国科学的毁灭,那么我们今后几年就不要科学!’所以,我们只能离开。”

李谕说:“欧洲真的去不了了。”

席卷全世界的血雨腥风要来了。李谕突然想起那张著名的照片,台上是希特勒的疯狂演讲,下面所有人都向前举起右手,唯有一人环抱双手,与人群格格不入。

日本人的疯狂一点都不比他们少。二战时期,李谕待在美国能做的事情比国内要多,他可以暗中控制手中巨大的财力难受小鬼子;还可以援助抗战,并通过苏联帮助我们的红色基地……总之最少能让小鬼子多付出几十万的伤亡。

——

1948年,斯德哥尔摩。

钱学森和赵忠尧两大家子来到李谕的小岛。

“行李哪?”李谕问。

“打包好了,都在路上,足足十大箱。”钱学森说。

赵忠尧不太理解为什么让他们这么早来瑞典:“在美国其实更方便。”

李谕说:“再过一年,想回国就难了。”

“现在国内战事好像还看不出输赢吧?”钱学森说。

李谕说:“快了,形势马上明朗。”

吕碧城端上来了一盘水果:“长途跋涉,辛苦了。”

钱学森连忙道:“不辛苦!而且我看这里的研究条件也不差。”

李谕说:“没有以前好了,45年美国的阿尔索斯行动抢走了大量科学家,苏联也带走不少,不过咱们也不用求他们了。”

赵忠尧问道:“我们就是搞物理的,连曼哈顿计划都没参加,不至于走不了吧?”

李谕笑道:“钱学森研究的可是火箭,他们怎么能不担心。”

钱学森尴尬一笑:“我是有点担心。”

李谕乐道:“在美国海军眼中,你顶得上马润(即海军陆战队)那群四等人的五个师!”

钱学森哈哈笑道:“我要是顶五个师,那先生就是五十个师了。”

李谕眼中闪过一丝寒光:“那一定要对得起这句评语。”

作为一个穿越者,要是被美国给控制住,就太丢穿越者面子了。历史上,钱学森的回国过程非常曲折,被移民局扣押后,软禁了五年之久。美国海军高级军官曾说:“宁可把这个家伙枪毙了,也不能放他回红色中国……他回去绝不可能是为了种苹果。”

而早些时候赵忠尧从美国出发,抵达日本后,也被扣押了一个多月才放行。

至于李谕,要是不早点走,没有一点离开的可能,绝对被看得死死的。

所以他早早安排了资金的转移,存放在瑞士、瑞典等地,大量的资料也迁到了斯德哥尔摩的小岛,顺便还能在这里参加4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典礼。

拿到这个诺奖后,李谕在科学界的声望更加无以复加。

苏联的物理学家朗道,特意调整了他对于物理学家的排序:

T0:牛顿;

T0.5:李谕、爱因斯坦;

T1:玻尔、海森堡、薛定谔、狄拉克等;

他自己,则被排在了T2(最初是2.5)。

对于李谕的评语,朗道是这样写的:“李谕先生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伟大科学家,他的成就贯穿物理学,从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三定律到量子理论中的黑体辐射公式、X射线衍射实验,都有难以想象的成就。”

“另外还有诸如发现宇宙射线、提出全同粒子、自旋理念、概率解释、预言介子等等数不胜数的重要工作,三块诺贝尔奖也不足以匹配他的地位!”

“而如果再加上他在天文学、数学上的空前贡献,毫无疑问他就是有史以来世界第一的科学家!”

——

一年后,轮船上,遥望到大陆时,赵忠尧和钱学森非常激动,相互拥抱说:“终于回来了!

李谕呼吸了一口海风,表情没有太多波澜,他心中还在默默盘算着:除了汤飞凡、赵忠尧、吴有训、何育杰、王淦昌,将来肯定还能再培养出几个诺奖,让新中国的科技迅速实现腾飞,而且他也有办法帮他们渡过各种时局的坎坷,未来的路一片光明。

收回思绪,李谕轻轻一笑:“是啊,回来了,全都回来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