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亲事与投奔 (2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陈家小姐嫁到秦家,她俩弟弟就是秦大公子的小舅子,若是将来有什么难处,秦家难道还能不帮?”
胡玫微张着嘴巴,受教了。
“你呀,还是个小丫头片子,将来姑姑给你说门好亲事,你多见识见识,就知道这里面的门道了。”胡媒婆亲昵地点了点侄女的脑门。
胡玫有些可怜陈家小姐,又可怜那个秦家大公子,这二人,一个嫁给大自己好几岁的男人,一个娶了还没进门就图给将来小舅子善后的妻子。
世人都说成亲好,两情相悦,朝朝暮暮,可白头偕老,可就像姑姑说的那样,哪来的那么多两情相悦的亲事呢?
胡玫叹口气,只愿这对新人不是怨侣。
胡媒婆确实把符合条件的陈家小姐推荐给秦家了,按照王丽梅的说法,女方不需要是什么高门大户的千金小姐,身世清白,知礼数就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陈家小姐虽不是什么富贵人家,可她爹是个秀才,现如今在县里一些人家家中做夫子,身世清白,又算书香世家,正符合王丽梅的要求。
撮合着两个年轻人借着礼佛的名义遥遥见了一面。
那日一巧也去了,说是替自家哥哥掌眼的,可身后还跟着一个跟屁虫。
范富贵被人使唤着,提着食盒,灌了一牛皮袋的水,随身背的布袋里还装着几个喝水的竹筒。
食盒里是他从家里捡卤好的卤货,被三巧嫌弃在寺庙吃荤不好,又去糕点铺子买的三五样糕点。
把一巧三巧伺候的,像是伺候什么老佛爷一样,他还乐的不行,咧着嘴牙根子都快露出来了。
寺庙外种了许多菊花,来赏菊的人不少,他们前后走着离着两三步的距离,活像是大小姐带着仆从,也没谁会多想。
待在梅林里远远看见大哥,又瞥见梅树后面站着的姑娘,一巧脱口而出道:“这么小的年纪?”
三巧也看了看道:“看着跟四巧似的,个子也不高,像小孩。”
虎头二十出头,放古代是没人要的老男人,多的是十六七岁就成亲的。
陈家姑娘这年纪相亲很正常。
可一巧三巧她们早就被秦扶清洗脑成功了,十五六年,葵水才来几年啊,脸上的婴儿肥还没褪下,有些女孩子发育晚,怎么看都还是少女模样。这样的年纪嫁人后,过不了一年半载就要为人妻,为人母。
多数都撑不过做母亲的那一关。
虽然秦扶清的思想在这个时代才是异类,可谁叫在秦家这个小环境里,他说得话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呢。
久而久之,一巧三巧她们都觉得正常。
“完了,大哥肯定会觉得陈姑娘不合适。”
“娘估计又要失望咯。”
俩姑娘吃着糕点,远远看着,没过多久,陈家姑娘匆匆离去,胡媒婆登场,与虎头说了两句,只见虎头直摇头。
就跟一巧三巧说的那样,虎头也觉得这个陈家小姐年纪太小了些,比他妹妹还要小,怎么能与他成亲呢。
胡媒婆听到虎头的理由,当真是啼笑皆非,人家姑娘不嫌弃他大,他反而嫌弃人家小了。
不过谁叫这是秦家大公子呢,胡媒婆初战失利,很快就给虎头找了一个又一个,可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失败了。
王丽梅气的直拍大儿子,“你这小子,嫌弃这个嫌弃那个,你到底想找个什么样的!”
虎头也很无奈,“娘,我就是想找个没那么小的,她们都太小了,这叫我怎么成亲?”
“小,谁不是从这个年纪过来的,我嫁给你爹时,不也是十六七岁?”
虎头委屈,“爹是爹,我是我,我不喜欢……”
嘿,这小子还讲起喜欢不喜欢了。
王丽梅再怎么气,有秦扶清护着她大哥,她也没法子。
县里的媒婆还在给虎头想办法找合适对象呢。
那边秦家收到一封来信。
秦木桥同母异父的妹妹,也就是秦扶清仅剩的三姑奶奶,一家人遭了灾,想要来投奔秦木桥,来之前,特意托识字的先生写了一封信,询问可否前来投亲。
当初秦木桥回家乡给爹娘迁坟,他爹这边的亲戚吃拿卡要,反倒是给他娘迁坟的时候,他娘后生的几个孩子待他如至今。
才让他顺利把娘的坟给迁到青牛村。
当初说若是他们想来烧纸,尽管来便是,可这三年五载地过去,离得实在太远,也没人前来。
如今看到这封信,秦木桥可激动了,“怎么会遭了灾呢?”
他老家在更北方一些的睢县,了解后才知,今年夏天开始,睢县久晴无雨,耽误庄稼生长,到秋里又闹起蝗灾,田里庄稼颗粒无收。
三姑奶奶嫁的人家不算殷实,人口众多,眼看着到了年关,只怕是囤的粮食不够全家人吃,怕饿出人命来,三姑奶奶便想起自己同母异父的哥哥来。
想着当初秦木桥许诺她若是遇到困难尽管来寻,三姑奶奶纠结许久,才下定决定在冬至前找人写信寄了过来。
秦木桥把家里众人都叫来,当众拿出那封信,他自然是想帮助妹妹,可总要过问家里人。
妻子郑氏问道:“今年家里收的新粮多,又不用缴税,再来十口人也吃不完,他们想来来了就是,可安排他们住在哪呢?”
秦家虽然新盖了房子,可家里人多啊,三代同堂,孙辈的都大了,哪个都想独占一间屋,再加上有几个读书人,总图个清净。
这要是一口气来十几口人,也不方便。
“老大,老二,你们都说说。”秦木桥又问向俩儿子。
秦春富看看弟弟,秦冬财摸摸鼻子,看向秦扶清。
这家里真正说话管用的,还是秦扶清啊。
秦扶清想了想,他也不知道睢县灾害有多严重,不过他对三姑奶奶的印象还挺好。这么几年过去了,要是三姑奶奶真是图利的人,早就来寻亲沾关系了。
可她现在才想着来,来之前还特意写信询问,估计是真的遇到了麻烦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就算不是爷爷的亲妹妹,是什么远房亲戚,秦扶清也没法在有能力提供帮助的情况下放任有人饿死。
于是便道:“现在离冬季还有段时间,再起几间屋子也不算什么难事,村里人手多。”
秦木桥高兴极了,“这个好,这个好!”
秦扶清都这样说了,秦家其他人也没意见。
秦扶清研墨提笔写信,让秦行送到县里镖局,找些镖师同去睢县,秦行也去,把三姑奶奶一家接过来,另外再打探打探睢县灾荒的情况。
睢县距离安溪县有一两百里路,若是睢县灾荒实在严重,说不定灾民会扩散到本县,到时候事态会变得不可预料。
翌日秦行就领命而去。
他前脚走,后脚秦扶清就找够人起新房,新房离秦家不远,原本的两进两出的院子加两栋建筑就成了三进三出的院子,将来做待客用也行。
这些日子,秦家事情可真不少,家里人都忙的前脚不沾后脚。
收回来的粮食要入粮仓,家里的佃户辛劳一年,秦扶清成了举人,家里几百亩地都不用缴税,收回六成粮食,剩下的都是佃户的。
如此大方,让佃户们欢喜的就像是过年一样,到明年,估计有更多人想佃秦家的田。
佃户多是附近百姓,秦家要起新房,他们免费都愿意来帮工,秦扶清肯定不会克扣这些钱,他挣钱容易,这些年挣钱难,没必要从百姓身上挣钱。
除此之外,庙会,县里的青楼改造,各种各样的筵席邀请……
秦扶清忙狠了,慢慢就把前不久的少年心事隐藏在心底。
五日之后,秦行带着三姑奶奶一家回来了。
三姑奶奶一家足足有十四口人,四代同堂。
三姑奶奶的夫君早已病死,她膝下有两个儿子,儿子又有媳妇子女,还有一个妙龄姑娘,说是三姑爷爷的表房侄女,遭难前来投奔王家,谁知道王家也自顾不暇。
秦木桥愿意帮助同父异母的妹妹,已经是天大的恩情,他们还带了个与秦家三杆子打不着的亲戚来,三姑奶奶对此很不好意思。
兄妹二人头发花白,一见面,三姑奶奶就哭了起来,剩下的小辈皆是垂泪。
他们身上衣服没什么补丁,就是长久奔波看起来有些脏,孩子们也不算太瘦。
秦扶清有些不适应这样的场景,可还是待在爷爷旁边,听三姑奶奶讲睢县的事情。
睢县的旱灾其实不是从夏季开始的,从上半年五六月份就显露兆头,那时候河里井里还有水,他们挑水抗旱,才没让上半年损失太严重。
谁知道下半年旱灾加重,人都快没水喝了,再加上秋季闹起蝗灾,朝廷赈灾没下来,反要收粮税,眼看着家里粮食渐渐变少,三姑奶奶吃过饥荒的苦,怕家里子孙遭难,这才想着投奔秦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