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元守直刚正不阿一辈子,现在到底还是有点牵挂自己儿子,略一沉吟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西北考察计划送到内阁去。

如今的内阁少了丘濬和王恕,只剩下徐溥、刘健、谢迁以及李东阳四人,平日里的气氛倒是颇为和谐。

早朝过后,李东阳几人都在内阁捧着茶商量公事。

听说有詹事府的奏本从通政司那边送过来,李东阳颇觉稀奇,命人拿给他看看。

詹事府那批人,对他们来说都是老熟人了。

熟人办事那自然是要多关注一些的,这一点无论谁都不能免俗。

李东阳打开奏本一看,觉得字迹有点眼熟,等他把整个计划看完,脸色那是越变越精彩。

好家伙,文哥儿这小子不仅自己要出去玩儿,还要把这届庶吉士以及他儿子李兆先一起拐带出去!

王华这家伙怎么回事?

就不管管他家儿子吗?

想到杨一清在陕西,那厮也是个经常跑去边境玩耍的主,李东阳顿时有点头疼。

这都什么事啊?

到时这些家伙全凑一起了,指不定会闹出什么事来!

旁边的谢迁见李东阳脸色不太对,奇道:“怎么了?詹事府那边上了什么奏本竟让你这么为难?”

李东阳直接把奏本递给谢迁这个正儿八经的詹事府一把手。

“你看吧,你自己看,瞧瞧你的好女婿给你整出了什么事来。”李东阳边说边摇头叹气,一副不知道该拿文哥儿怎么办才好的无奈表情。

刘健听了李东阳和谢迁的交谈,眉头不由得皱了起来。他是最反感搞裙带关系的,李东阳在内阁里头提到岳父女婿,让他心里有些不满意。

谢迁的女婿,那不就是文哥儿吗?

刘健的目光也落到了谢迁手头那份略有些厚重的奏章上。

若是这小子才入官场就学了那些乱七八糟的风气,哪怕谢迁和李东阳都同意了,他也是不会同意的!

都是有一目十行技能在身上的人,谢迁飞快扫完了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西北考察计划。

不得不说,看多了绕来绕去绕半天才进入正题的奏章,再看文哥儿这条理分明的计划书着实是种享受。

哪怕其中也有点儿假大空的吹嘘成分,可这是大明公文写作的必备点缀,处理公务的熟练工都知道怎么略过不看。

反正看完后你基本只有一个感觉:这个计划必须搞!

难怪这小子连卖书都能卖得让周经这个户部尚书倍感震惊。

只是谢迁看着上头列出来的名单,有点犹豫要不要单独把文哥儿给剔除了。

计划是挺好的,执行计划的人却不是非要这小子不可。

才十岁大的小子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就算他这个未来岳父能放心,王华这个当爹的能放心?

李东阳看出谢迁的犹豫,哪会不明白他在琢磨什么?

李东阳笑着调侃:“你要是单独把他给拦下了,这个仇他得记你一辈子。”

谢迁道:“你放心让你儿子出去?”

李东阳道:“他在工部观政,若是有什么外差本来就是要去的,哪有他挑拣的余地?别人去得,他当然也去得。应宁都在那边待好些年了,也没见他喊苦喊累来着。”

应宁乃是杨一清的字。

谢迁想到陕西那边有杨一清在,心里刚生出来的忧虑便少了大半。他把奏本呈给刘健,想看看刘健和徐溥他们的想法。

刘健刚才就想知道这奏本里写了什么,这会儿终于拿到手了,当即打开奏本正色看了起来。

本来他还想着文哥儿莫不是想靠着两个老师的关系做点什么,看完后才发现自己的想法只对了一半。

这小子确实是想做点什么,只是这些事哪怕正常安排人去做,很多人大概也不乐意。

所以不存在什么靠老师的关系,纯粹是主动请缨去干苦差事。

即便他们一路过去可能不会吃多大苦头,这么大老远地跑去河西走廊也是许多人避之不及的!

刘健有些欣慰。

他把奏本呈给了徐溥。

徐溥也有点眼疾,看公文比谢迁他们慢很多。

不过文哥儿这奏本写得清晰明了,换谁看都有种说不出的舒畅感,他也是一口气把整个计划给看完了。

一般而言,朝廷是不会考虑派这么小的官员出外差的,可整份计划都是文哥儿捣鼓出来的,要是真把他排除在外未免有点过分。

徐溥最终决定把皮球踢给朱祐樘,笑着说道:“一会把这奏本呈到陛下那边去,看看陛下是怎么个想法。”

谢迁他们对此都没异议。

文哥儿这份西北考察计划就这样混在一干票拟过的奏本中送去给朱祐樘过目。

这日正好是王华在詹事府当值,他把手头一些需要找谢迁商量的事理了出来,赶在午饭前找谢迁汇报。

都这么熟了,王华也没什么紧张感,向徐溥他们见礼后便准备和谢迁这位詹事府一把手对接。

只是他一抬头,发现李东阳几人齐刷刷地用一种十分微妙的眼神看向他。

王华:?

不是很懂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有话说:

王爹:怎么回事?怎么回事?

老李:好消息,好消息!翰林院庶常馆倒闭了,翰林院庶常馆倒闭了!你儿子带着我儿子跑路了!你儿子带着全部庶吉士跑路了!王华你个王八蛋不是人,居然纵容儿子干出这样的事!

王爹:!!!!!

*

更新啦!

小红包也发啦,应该陆续会收到,要是没收到估计是系统漏掉了,发了一千六百多个也不好检查漏掉了谁,所以没收到就等下次啦!!

总感觉上次发红包还在250章……其实中间还有300章的,真是光阴似箭!!!

*

注:

①杨一清的字:查了查老李的文集,虽然杨一清也起了别号,但老李最经常用的称呼应该是应宁没错了

比如什么《送杨应宁三首》《送杨应宁提学之陜西三首》《次韵杨应宁久旱三首》《闻应宁逰西山以雨不果戏赠一首》

看看这老李,不仅送行三首三首地写,和诗三首三首地写,连听说人家游玩不成还要写诗调侃两句!

瘾头这么大,难怪要写止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