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2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不给钱这一点带来的后果是最严重的,你把人给征调去服徭役,他们就没法干地里的活也没法去接别的活赚钱了。偏偏你频繁征调还让人白干活,弄得人家一年到头家里都没收入,日子彻底过不下去了,可不就“水尽鹅飞”了吗?
像这次南京户部有钱了,哪怕是由工部负责征调来的人手也会付足工钱,前来应征的百姓几乎都没有怨言,干起活来还十分积极。
何景明与康海讲完各自的见闻后对视一眼,都看见对方眼里翻腾着的复杂心情。他们从年纪来看都算得上是青年才俊,从资历来看也是纯粹的官场新丁,目前仍没忘记少年时立下的种种誓言。
人生短短几十年,他们岂愿意庸庸碌碌过一辈子!
既然眼下他们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自己的笔杆子,那他们就该效仿文哥儿多多地把这笔杆子用起来。
不平则鸣!
康海道:“我打算给《新报》投稿,你呢?”
何景明闻言莞尔:“我也是这么打算的。”
他们两人在内阁眼里可能算得上是刺头,毕竟上次内阁让他们写考课改革建议,他们写的建议就是“甭讲什么降低福利了,我认为应该直接裁减庸官庸吏”。
他们也清楚裁减官吏这种事有多得罪人,内阁肯定是不会干的,可他们还是觉得该这么写!
这些天走访出来的诸多情况,他们觉得光是写给内阁看远远不够,还想借助《新报》传扬出去。
只要他们尽自己的能力去宣扬,说不定能打动几个同道中人。
他们新社要做的事那么多,岂能指着文哥儿一个人把活全干了?
两人相看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里的坚定。他们没再多说什么,各自回自己的住处写文章去了。
没过两天,文哥儿就看到了何景明和康海的新作。两人介绍的都是自己了解到的民生民情,他们笔锋有着台阁体缺乏的蓬勃朝气,锐利之中又带着几分理想主义,读得文哥儿忍不住拍案叫好。
他抽空与何景明他们去结识那些常年水上漂的排子工,还趁着人家没把木材送上岸跳上由一大片木头连成的“木排”上亲自体验一下放排的感觉。
说实话,这活还真不好干,这些靠河水流送的木头大多是没经过加工的,连稳稳当当地站在上头都不容易,更别提赶着它们漂过长长的、水况不一的河道。
文哥儿与同行的康海几人立在排头看着烟波浩渺的江面,对何景明新写的那篇文章感触更深。读书人偶尔独立江畔都能写出好几首感慨万千的诗作来,放排人每日在水面上独自漂泊又该是什么样的心情?
兴许生活中有太多的磨难与艰辛,早已让他们没有空闲琢磨这些有的没有的。
只是他们自己没法去想,别人便该视若无睹吗?
哪怕不能让他们过得更好,也不该眼看着他们连眼前的生活都无法维系下去。
倘若连富足的江南地区都“水尽鹅飞”了,其他地方的百姓们过的又是什么样的生活?
记得成化年间荆襄一带的流民一度多达几十万人,须得朝廷单独设置郧阳府来安置才算暂时把他们安抚下来。
哪来的那么多流民?
他们的地都哪去了?
这些问题他们还不能尽数付诸笔端(就算他们写了《新报》也不可能刊登),只能先尽力阻止那些还能阻止的事,不叫事态发展到更恶劣的地步。
缝缝补补又一年。
兴许等他们走到更高的位置上,拥有了更多志同道合的同伴,才能真正去振声高呼。
只是不知道到那个时候他们还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并肩站在一起。
毕竟人心是最易变的,便是他们自己也没办法保证将来还能有这样的想法与决心。
只能先把眼前能做的事做好。
何景明转头问文哥儿:“你觉得《新报》会不会把我们的文章刊登出去?”
文哥儿道:“你们写得这般好,他们要是不肯刊出,我就写信去骂我爹!”
现在暂时负责《新报》稿件终审的可是他亲爹王华。
这又不是什么违规稿件,怎么就不能刊登了?没见太子都把《朝天子》写给朱祐樘这个真天子看过了吗?当今陛下是位仁厚君主,根本不会介意他们发那么几篇针砭时弊的文章。
何景明听了文哥儿大义灭爹的话后忍不住说道:“你这话若是叫御史听了去,指不定要弹劾你个不孝之罪。”
文哥儿闻言先往左看看,再往右瞧瞧,只见他们人在江上,周围全是自己人。他哼哼两声,说道:“我说的话就你们几个听到了,如果我被御史弹劾了一准是你们告的密!”
众人哈哈大笑。
作者有话说:
文崽:大义灭爹!
王华:?
注:
①排子工:相关名词参考科普文章《清河林区——木材流送史话》
流送木材又叫放排,伐木工砍下树来,由专人捆在一起,专人推下河,再由专人“赶”到目的地。没有火车和公路运输的时候,木头很多都是这样漂到目的地的……没有亲眼见过,感觉有点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