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淑妃现在对生孩子有着打心眼里的恐惧感,她觉得每怀一个孩子,都是在攫取自己的生命力,偏偏她又不敢拒绝圣上的宠幸,如今看到自己形容憔悴,面色发黄,十分的颜色能留下三分就不错了,淑妃竟然松了口气,其他人忙着给她炖补品,搞各种调理身体的汤水,淑妃却是一点都不想喝,圣上喜爱的是她的容色,如今她连续生产,老成这个样子,只怕圣上看见了也要厌恶吧的,宁可以后不得宠,也不能再生了,再生,她真的要死了!

淑妃觉得自己如今两个孩子已经足够了,横竖她的孩子也登不上那个位置,那么,接下来老老实实的就好,因此,淑妃出了月子之后,就直接对舒云表示了投诚的意思,总之,我以后也不想争宠了,就想着安安稳稳将两个孩子养大,所以,皇后娘娘你多帮帮忙,最好让圣上忘了我吧!

舒云很能够理解淑妃的想法,淑妃原本进宫,就没有多生孩子的想法,她就是家族送上来表示臣服的,就算没孩子也没太大影响。毕竟,圣上看重的是她的容色,又不是她生孩子的本事!可问题是,真要是继续生下去,问题就大发了,就算她不会因为这个缘故导致油尽灯枯,但是未来,她的孩子也必将卷入到她不希望卷入的事情里头。

淑妃是个聪明人,而且更珍视自己,这种人其实不会做什么极端的事情,舒云对淑妃还是挺放心的。

淑妃如今容色比起以前差了许多,司徒旻是个标准的颜控,后宫里头再不济也是清秀佳人,容貌稍微差一点的,司徒旻连看都不带看一眼的。他之后又听太医说了,淑妃之所以这般,是因为屡次生育,元气大损,这些几乎是补不回来的,意思就是,淑妃就算是日后身体调理好了,也恢复不了从前的美貌和身段了,司徒旻顿时也有些懊恼起来,早知道如此,之前就该给淑妃赐下避子汤的,他却是没想到,淑妃就算偷偷吃了避子汤,也没什么用处。

避子汤这玩意,宫里面用的方子跟宫外头用的根本就是不一样的,前面那种就是尽量使用一些寒凉的药材,还得注意君臣佐使,药性要温和一些,当然,效果嘛,也就差一些了!后面的那种呢,一般是青楼教坊之类的地方经常使用,里面主要起作用的就是朱砂乃至水银之类的有毒矿物质,这种造成的就是永久性的损害了,问题是,谁敢给淑妃吃这样的东西呢?活得不耐烦了吧!

淑妃算是退出了争宠的行列,而其他人呢,顿时愈发活跃起来了。司徒旻如今儿子好几个了,他现在还年轻,所以也不急着要儿子了,因此,宠幸那些妃嫔之后,都是直接表示不留了,这也导致了连续两三年的时间,宫里都没有继续有孩子出生。弄得太后都担心起来,然后开口干涉了,司徒旻才消停了,不再刻意让宠幸过的嫔妃避孕。

而舒云呢,看起来是在老老实实打理后宫,养着司徒宪,履行着作为一个皇后的责任,实际上,通过召见命妇,偶尔派人出宫管理她这个皇后在宫外的产业带回来的那些消息,再配合自己的记忆,还有偶尔司徒旻说过的那些事情,在不动声色间,对于朝堂上的事情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大靖立国也不过就是四十多年时间,那些开国功臣还有很多至今还在世上,而且还活得挺滋润。先帝呢,当初也是常常亲上战场的人,一直以武勇著称,因此,一直以来,对于勋贵们颇为亲近,而司徒旻呢,当初上学的时候,身边的伴读也几乎都是勋贵出身,像是贾代善,就是他最亲近的一个。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堂上勋贵的力量还是挺强大的。但这并不代表司徒旻对勋贵就非常放纵或者说依赖了,实际上,司徒旻一直在致力于分化这些勋贵的阵营。

最主要的,让司徒旻比较心烦的就是四个异姓王,这几位呢,一方面当年算是自带干粮投靠TAI祖的,原本就是地方上的大族,手里头势力强大,北静郡王当年还是TAI祖皇帝的外甥,甚至西平郡王和南安郡王当年也是一方军阀。TAI祖皇帝心胸广阔,接纳了他们之后,还容许他们继续带兵打仗,屡次立下新功,如此一来,等到开国之后,一方面他们的功劳的确不是假的,另一方面呢,手里头还握着兵权,手里头也有许多忠心耿耿的旧部,哪怕为了安抚这些人,也得以封了异姓王。

从先帝时候开始,皇家就想要剥夺异姓王手里的兵权,毕竟,这对于大靖来说,是个不稳定因素。问题是,这些异姓王也不是傻瓜,兵权才是他们维持富贵的根本所在,真要是交出去了,空有一个郡王的爵位,在京中只能是任人宰割。因此,西宁郡王常年待在西北,表示要防卫北戎人的侵扰。而南安郡王呢,也是带着自个的部将常年驻守东南沿海。

东平郡王这一脉呢,还算是比较识趣,这也是因为先老郡王已经过世,那时候现在这位东平郡王还年轻,没有足够的威望,他们家原本是在西南那边镇守,防御当年蜀国余孽的,结果蜀国余孽后来竟是被当地一个苗寨抓住了,也是那些人自个作孽,原本想要借助苗寨的力量护身乃至复国,结果呢,施展美男计诱骗了人家族长独女,实际上他家里已经有妻室了!苗女的确多情,但是也不是什么任人糊弄的傻瓜,因此,那边还在花言巧语,说什么回头就休弃自己的发妻,明媒正娶,那苗女就直接下手,将人迷倒了,然后说服了自个的父亲,将这些人绑起来送到了官府,换取了朝廷的册封,成了正经的土官,还能世代承袭下去。

没了蜀国余孽这个由头,东平郡王自然在西南那边也待不下去了,皇家对他们的识趣也比较满意,如今这位东平郡王的妻子就是司徒旻的姑姑,先帝的妹妹安平大长公主,也算是半个皇家人了,西南那边的兵权自然也就被朝廷接手了,如今算是消停了。

至于北静郡王这一脉,原本就与皇家关系密切,先老郡王就是TAI祖皇帝的外甥,是TAI宗皇帝的表兄,开国之后不久,他就老老实实交出了手里的兵权,TAI祖皇帝又让他兼任京营节度使,还做过五城兵马大都督,都是非皇帝心腹不能为的差事。如今继任的这一位,也娶了一个皇家郡主,他从小醉心文章书画,后来好奉命编撰刊印皇家藏书,又经常搞一些什么文会诗会之类的活动,总是一副礼贤下士的做派,在文人之中颇有些名望,先帝与司徒旻对他们这一脉都颇为优容,常有赏赐。

这两家不再沾手军中的事情了,但是另外两家本来就是军阀出身,不比这两家跟皇家关系密切,他们一直防着皇家呢!司徒旻自然继续先帝时候的方针,想办法里间这两家与其他人家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找个机会,夺取他们手里的兵权,当然,这一点要小心,要拿捏好分寸,可不能将他们逼反了,回头又是一场麻烦。

在许多不明真相的人眼里,四王八公是一个整体,大家是世交,当初开国的时候,很多都是一个锅里头捞饭吃的,但实际上呢,就算是宁国府和荣国府,都可不可能是一条心,贾源和贾演还是亲兄弟呢,如今也不可能什么事都共同进退。别的不说,兄弟两个如今都退居二线了,贾演这一脉是长房,是贾家的族长,按理说,许多事情都该以宁国府为主,可是,贾代善和贾代化作为两家的嫡子,论起本事,其实不相伯仲,但是,贾代化就是没有贾代善受皇帝重用。哪怕这里头有贾代善做过皇帝伴读的缘故,但是呢,这就已经有了偏颇。族里头不少族人瞧着荣国府势头上来了,难免就跟着荣国府后头想要多捞点好处,对族长这一脉反而敷衍。

也就是家里男人还算是压得住,要不然,两家如今早就闹出不和来了。

许多事情,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贾代善作为勋贵中的二代得了重用,镇国公府,孙女进了宫,还生了皇长子,日后起码也是个王爷,老牛家起码几代人都不用发愁了!而其他那些府里头呢,子孙出息的还好,子孙没出息的,那就只能老一辈镇着,偏偏如今天下一统,除了边境上偶尔还有些冲突之外,压根就没有什么打仗的机会。别说是立功了,想要沾手兵权都是不可能,偏偏一个个还不甘心,还得花大价钱养着家里那些亲兵家丁,指望着日后还有机会。

没有仗打,没有军功,上头又不用你,那么,对于这些勋贵来说,没落就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只是如今还不明显罢了。至于想要转武从文,那可比读书人投笔从戎难多了,其实比起习武来,读书是更不容易出成绩的,看天分,看努力,还得看运气。

一般情况下,只要是中人之姿,努力程度程度没问题,心理素质也没什么问题,又有名师指点其中的关窍,那么,考个秀才问题其实不大。在童生之前,大多数考的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但是考秀才的时候,就需要写时文策论,这就需要有人指点了,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老童生一辈子都考不上秀才的缘故。不是他们不努力,实在是没人点破其中的关节,也没法开窍啊!

勋贵人家除了那些孤本善本买不到,如今印刷术那么发达,历代大儒注解的书籍也能在书肆买到,但是不是买了书,认识了字,就能学会的,别的不说,如今这些书籍,一般没有句读,或者是只有简单的句读,光是断句,就够呛了,至于释义什么的,如同后世学生搞什么文言文阅读理解一样,光是解释表面的含义,那是绝对不行的,就得挖掘里头的引申含义。看这些,是能无师自通的吗?问题是,那些文臣大儒,自家的弟子还教不过来呢,怎么可能来教这些勋贵子弟!这年头,弟子学生跟后世的可不一样,承担了名分,就得承担责任,一个人的名头就值这么多,用的次数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他们能给自家子弟选择什么样的老师?多半也就是寒门出身的落魄文人罢了,这些人自个大多数都是科举上头的失败者,或者是含有一定的侥幸成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且自己读书好,也未必代表会教导学生。

开国的时候,封爵的文臣其实也有好几个,这些人家本来就是世代书香,即便有了爵位,往来的依旧是书香门第,跟勋贵之间也就是点头之交罢了。像是同样被封侯的林家,如今依旧代代科举,走的都是文臣的路子。这个林家就是后来林黛玉所出的林家,他们家能够封侯,是因为祖上给TAI族皇帝做谋士,颇出了一些奇谋,结果后来林家几代人都寿数不长,而且还都是一脉单传,以至于一些人疑心当年第一代的林侯爷是不是出的阴损主意太多,杀孽太重,以至于才到了这个光景,毕竟,林家本家在子嗣上头并没什么问题,怎么就他们这一支一直这么艰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