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 屯田·崩坏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要给人出路,给人选择,哪怕是虚浮的、实际上根本不可能达到的选择,也要让他们觉得看起来有选择、有出路、有别的路可走。
要不然,一个无路可走的、眼看着自己只能日渐贫困、或者自觉自己有才却根本没有上升渠道只能被永远困在一隅的人,能做出来什么事情,那几乎都是不用想的。
到那个地步,如果只是跑路,那都是善良懦弱的人了,更恐怕有人要直接给自己创造出来一条上升渠道!
这个教训,大唐,那黄巢不就是一个吗?
虽然黄巢当年那么作乱,也不完全是这个因素,但是他无法出仕、没有晋身之阶、且确实不那么公平,也绝对是因素之一。
这朱元璋自己也是从底下走上来的,也见过元朝末年的情况,不是要他能够体谅这样的百姓,而是说,他总也应该能够想象到这样的百姓会做出来什么事情吧?
怎么会制定出这样的制度?还没有什么弹性?
至于说那建文……那怕是和朱棣交战时候缺乏兵源,所以干脆就把垛集给常态化了。
【而为了保证有钱,那就同时推行了屯田制度。】
【这个制度并不新奇,属于是实践了许多年的制度了,明朝也依旧推行这个制度,各个卫所都要进行屯田,来保证军饷的供应,而军中,士卒们也分为屯田和收成两部分,屯田者专门从事耕种,以保证军饷供应;守城者,则专门操练防务。而这个比例,通常是边关三守七屯,内地二守八屯。】
【在明朝初期,得益于这个制度,军队几乎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自己养自己,屯田的收入就是军饷的主要来源,朱元璋还曾经表示“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大大减轻了百姓负担,但是这个情况很快就改变了。】
朱棣毫不意外:“大明末年,山西的好地全在藩王士绅们手中,那山西境内的军队屯田又怎么可能例外?山西如此,全国上下又能有多大不同……”
这结果如何,随便一想也就清楚了。
大明的卫所制,以及军户制度,其实是和屯田制相辅相成,如果缺了一环,虽然不至于说另外两方就不能存在下去了,但一定是弊病重重,艰难维系。
军队屯田,就是为了自给自足,或者,至少减轻朝廷和天下的军饷压力,但是如果军屯制度被破坏,军队的田地渐渐消失,那么军屯制度如何还能存续下去?
如果军屯制度不能存在,那么军队军饷的问题就全都压在了朝廷和百姓头上——但是同时,军队的田地肯定还是不在朝廷或者百姓手里面的,或者还挂着军队的名头但是实际上归属了他人,或者直接就是名头都不在军队下面了。
大明后期军饷压力那么大,除了各种贪污腐败以及确实开支增多之外,军队屯田制度的崩溃大约也是原因之一。
但……屯田制、军户制、卫所制既然是一环套一环,那么,如果出现问题,问题同样也会是一环套一环。如果屯田制崩溃,那么那些军户们何以为生?他们本来是靠着田地和军饷过活,现在田地没了,军饷也不如何,他们怎么活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