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在陕西的起义军活动渐渐陷入低潮之后,明朝朝廷就把镇压的重心放在了山西境内,但是,在山西的起义军已经有了更加丰富的斗争经验,非常擅长使用流动作战,发挥自己的优势所在,如同水银泻地一般;而明朝军队又因为防区过大,并没能如同对待陕西的起义军一样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起义军以李自成为首的几营,一度还攻克了辽州,也就是如今的左权县,这让明朝朝廷大为震动,不得不放弃对王自用等人的追剿,转而先行夺回左权县——但是起义军虽然不敌,可也坚守了两天,又成功突围,明朝军队根本没能追击成功。】

【这种流动作战的效果很好,起义军各部也广泛使用,在同山西地区的明朝军队作战的过程中,他们在晋冀豫——啊是的,晋冀豫,和晋冀鲁豫就差一个鲁了——三省的地区、特别是交界处不断转移,在避开朝廷重兵的同时,又趁势主动出击,反而反过来让朝廷军队持续陷入了被动挨打的状态。】

“晋冀豫还不够吗?还要加上鲁?”朱元璋凉凉道。

晋冀鲁豫,这个故事中非常顺口的一个组合词——这讲故事的声音说到这里的时候非常顺畅,说明这四个地方组成的组合词大概是什么专有称呼,想来有其特殊含义。

但是朱元璋对此不感兴趣,他只是深深觉得,日后的大明朝廷着实是无能腐朽至极。

而这故事又颇有一种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不嫌殡大的样子。

这个时候的大明朝廷,已经不是什么不把起义军放在眼里,觉得这不算什么的时候了,朝廷已经非常重视这些贼寇,并且已经在陕西地区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要继续调动大量军队、力求解决了山西地区的起义军的时候。

所以,按理来说,既然如此重视,那么总应该能够取得一定的效果——且朝廷也不是对起义军全无了解的时候了,这些贼寇中,有几个主要力量,他们的首领叫什么名字,或者,至少绰号是什么,朝廷也都有所了解。

有情报,有决心,有对战经验,又专门调动了军队……怎么也应该有点成果的吧?

怎么,成果就是这样?被这些贼寇们像是遛狗一样遛来遛去?被这些贼寇们耍的团团转?被这些贼寇们反过来压着打?

这些贼寇们被包围了也能够绕出去,还是直接绕到了顺德;被追击的时候还能够摆脱追击,四处流窜……

朝廷的军队是干什么吃的?大明的将领又是干什么吃的?不会都是一群酒囊饭袋吧?

明知道这些贼寇现在喜欢在晋冀豫三界地区流动,那么为什么不能摸清楚他们更加习惯的流动路线?为什么不能尝试判断一下他们如果要流动,最多能够在怎样的范围内流动,然后又针对性部署一下?

就算做不到专门部署埋伏,趁机围歼这些贼寇,那么是不是至少也能提前埋下人,以便于及时传递消息,让大军更快掌握这些贼寇的动向?

这样一来,至少也就不至于被耍的团团转了吧?

但是他们怎么就没有做到?

晋冀豫,这三个地方,到底还是朝廷的江山不是吗?又不是已经沦陷于敌手了啊!

哦,再说这故事,看热闹不嫌事大,看出殡不嫌殡大,不管那晋冀鲁豫日后到底有什么特殊含义,但是在这里,这是觉得这些贼寇们的活动范围还不够大,晋冀豫还不够,还要再加上一个鲁,也变成晋冀鲁豫是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