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朱棣对此也觉得不是非常妥当。

他倒不觉得派遣宦官作为监军有什么问题,这个方法本身是好的,皇帝居于宫中,距离地方军队太远太远,就是需要一些可靠的耳目在军中,为自己传递消息、监督情况、约束军中,而这样的亲信,又有谁能够比宦官更好?

其他的人,哪怕是再忠心的,那也和宦官不一样,总有自己的私心、自己的家庭家族、自己的倚仗、自己的顾忌和考虑——譬如,因为他们有家眷儿女,那他们就必定要为这些人考虑,为自己儿孙的日后考虑,从而有时候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抬一抬手啊、甚至自己也在一些事情里面掺一脚啊……

但是宦官不一样。

宦官有私心,宦官很多都贪财,但是宦官的根本就是皇帝——除了皇帝的信任,他们再无其他立身之基!

这样,就能够保证他们对皇帝最绝对的忠诚,至少,比其他人要更加忠诚可靠。

他们办事儿或许没有那么好,能力没有那么出众,但是皇帝需要的也不是能力多么出众,皇帝需要的就是忠诚!

在足够忠诚可信的基础上,再谈什么办事儿的能力之类的。

况且,宫中宦官的竞争可不比外面官员的竞争弱,同样激烈,甚至更加激烈,因此,能够从下面爬到皇帝眼前,让皇帝看见的宦官,那也没有什么真正的蠢货、也没有那样的无能之辈。

综合算下来,任用宦官作为监军,完全是再正确不过的选择了。

只不过,就如这上面讲的那样,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宦官监军这个事情本身,而是这个做法到底有没有用、能起到什么作用。

有用,那就是好的;没用,或者还有负面作用的,那就是不好的,就是要被唾弃的。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局面之下,这个做法到底是有用还是没用、甚至反作用呢?

朱棣确实不太看好。

作用,那肯定是有的,能够督促一下军中的情况;但是作用却不会很大。甚至,有可能作用还比不过反作用。

军纪如今本来就不好,又来了太监敛财不断,正事儿不管,和地方官员将领串通一气……这还能有好?

而既然没有多少作用,反而还有大量的负面影响,那么这个宦官监军的事情就是错的。

或者说,至少是不够的。

如果派遣宦官真的能够让军纪变好,甚至能够让各地不能再那么推诿扯皮,那么宦官监军这件事情在朱棣看来,那就是正确的。

【直到崇祯六年,王自用病死,虽然三十六营是一个松散联盟,但是他的死还是对起义军的作战造成了负面影响,到底少了个头领,起义军所处的局势也日渐危险,大量起义军被围困在了河南北部地区,粮食等各种供给都非常困难。】

【之前我们提到过的,高迎祥等人诈降,然后趁着黄河封冻飞渡黄河脱离包围圈,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