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雨夜朦胧。

赵盼儿趁着夜色,蹑手蹑脚回到茶楼,她关上门,刚转过身来,就被身后忽然出现的三娘给吓了一大跳。

“啊!”

“三娘。”

“你走路怎么没声呢?!”

赵盼儿惊怕的拍打着胸脯,看向孙三娘眼神里满是恼怒:“难道不知道最近帽妖在东京城闹得人心惶惶嘛。”

“真是人吓人,吓死人!”

三娘她早早就在赵盼儿屋中蹲守,此刻脸上还闪烁着神秘笑容,用充满审视的危险目光,在打量着面前赵娘子。

“呦。”

“盼儿你还知晓最近不太平?”

“那你为什么在这几日却时常自个单独出去呢?做贼心虚,你这家伙,肯定是有天大的事情瞒着我跟引章!”

“你还当不当我是朋友?”

赵盼儿听着三娘说话的声音是越来越大,当即抬手捂住她的嘴,而后连忙朝着引章那熄了灯的屋望去。

孙三娘知晓盼儿是担心被宋引章给发现,当即没好气道:“引章早睡啦,这段时间她每天都睡得可好呢。”

“说说吧。”

“你跟陆侯爷到底是怎么回事。”

“从头到尾的给我如实招来!”

赵盼儿耳根微红,她抿着嘴含糊不清的说道:“就...就那么回事呗,他想要娶我,我也愿意嫁给他。”

“就这么简单。”

三娘听到后瞬间愣住,她此刻脸上满是惊奇跟惊喜之色,孙三娘抬手扶住赵盼儿的肩膀:“你再说一遍。”

赵盼儿便再重复一遍。

“他想娶我,不是做他的外房跟妾室,而是做他的陆赵氏,做武运侯的正房大娘子。”

三娘一瞬间便热泪盈眶,她双目瞬间就通红起来,抬手随意抹着眼泪,高兴着道:“好好好,真是太好啦!”

“盼儿,我就知道,你这样好的人肯定是个有大福气的,这老天爷总不会一直不垂青于你,真是老天有眼!”

“该是你的凤冠霞披就是你的,跑也跑不掉,欧阳旭那个混账东西,真是滚得好,最好能够死在外面。”

“他才一个八品宫外官,跟陆侯爷根本就是一个天一个地,没法儿比,我我...我就是替你开心。”

三娘喜极而泣,这般大的反应让赵盼儿一时间都没反应过来,直到三娘哭完以后,赵盼儿也跟着落泪。

她想起这些年的不易。

如今都演化成为喜悦的泪水。

两女抱在一起,许久后她们才平复过来心情,赵盼儿没忘记提醒三娘:“这件事情先别告诉引章。”

“一是陆泽说为了安全,要保密,因为我们婚事涉及比较大;二来是我担心引章知晓以后会...”

赵盼儿幽幽道:“引章她对陆泽同样是情根深重,如果让她知晓,我这个当姐姐的竟然捷足先登。”

“我担心她会不认我这个姐姐。”

三娘在听到后,当即就乐得不行:“什么跟什么嘛,我还以为你在担心什么事情呢,这问题再简单不过。”

“等你嫁入侯府以后,直接让引章也跟着嫁过去,不就得了嘛,到时候你在侯府还能继续去关照引章。”

赵盼儿被三娘说得满脸通红,之前那什么两女共侍一夫,赵盼儿都只是当成三娘调戏她的虎狼之语。

如今,竟然真的要演变成现实?

哪怕是赵盼儿都感觉莫名羞耻,这种事情对于她来说,属于从来都没有想过的那种东西。

“唉。”

“走一步看一步吧。”

......

巍峨大内皇宫。

紫宸殿。

紫金公卿、满朝文武今日汇聚在大殿之内,常朝的内殿朝会,一般都会在紫宸殿或者垂拱殿进行。

只有最隆重的大朝会,才会在每年重要时间节点进行,大朝会在那正殿大庆殿举办。

当朝官家在这些年身体抱恙,再加上沉迷着那鬼神祭祀之道,每年大朝会所开次数,可以说少之又少。

哪怕是这常朝,最近几年所开频率都是锐减,皇帝赵恒登基之初,实行的上朝制乃是每月单双制。

单双制,是隔一天上一次朝。

而在大宋朝跟北辽激战那段时间,甚至每天都要开议朝会,大朝会跟常朝不断,官员们都忙碌在朝廷大事当中。

而随着那澶渊之盟签订,大宋朝迎来歌舞升平盛世,每年只需要向那北辽供奉一笔岁银,便能够享受太平。

对于如今繁华至极的大宋而言,那笔岁银现在连九牛一毛都算不上,满朝文武们,都相当乐意花上这点钱。

天下太平安定,皇帝赵恒越发沉迷在那封禅之道跟神道鬼樵,甚至在五年前,还到泰山进行封禅大典。

古代在泰山封禅之君,无一不是威震寰宇的无上君王,在真正历史上,那是始皇、武帝等帝君方能举办的大典。

“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

泰山封禅,只有在文治武功方面有杰出成就的帝王,才有封禅之资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当时赵恒要封禅泰山,在东京城内引起轩然大波,文臣武将在这件事情上表达出一致想法:那就是强烈反对!

当时的柯政相公更是直言:“陛下亲政二十余年,国家太平安定,实乃先祖皇帝积德奋进所致。”

“臣慎思之,陛下宜将喜功藏于内心,不必向外张扬。”

皇帝赵恒自是勃然大怒,满朝文武都未能改变官家封禅泰山决心,最终便是浩浩荡荡的封禅大典。

在那年的十月,千骑万马出汴京,真宗皇帝赵恒东封泰山,同时也成为历史上最后一位封禅泰山的帝王。

大殿之内。

陆泽思绪缓缓回到现实,耳边正回荡着官家那充斥着愤怒的声音:“数日时间过去,那帽妖竟还没能捉拿...”

而皇城司的司公雷敬,这时正跪伏在大殿正中央,文臣武将看向这位雷司工的眼神里皆充斥着幸灾乐祸。

距离帽妖案过去已数日功夫,但皇城司这边还是未能擒拿真妖归案,引得皇帝陛下震怒。

众臣都知晓官家愤怒源头,皇帝是最在意这些神鬼之学,所谓帽妖,最容易引得民间的民情激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