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燕琅一愣:“商人?王后手书?”

他虽在边军之中,但昔日父亲曾拜为上将军兼太尉,自己也是将军之职,对于咸阳城发生的事,自然不能全无消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因而也知道,大王不久前册立了王后。

只是,他这岷县边关苦寒之地,又为何会有商人持王后手书来见?

莫非是要他率边军行商贾之事吗?

燕琅能拜为将军,自然也不是墨守成规之辈。

军伍当中行商贾事,只要不违反军令,适当放宽他是允许的。

毕竟想要维持边军粮草,只靠咸阳城处处调拨,亦是艰难。

他为王戍守多年,也知大王的底线。

只是,如今将逢冬日,正是四处敌人来犯的时机,若在此时行这些事……

又想起家中幼弟与姊妹说起的王后为人,他张开手臂,任由侍从褪去衣甲,而后吩咐道:

“半个时辰后,待我梳洗休整完毕,请人来见。”

营地外的巴氏族人久候两天,如今听得对方终于回返,不禁大喜过望,赶紧吩咐随从将备好的大箱子抬上。

等到燕琅来至前厅,却见得这巴氏族人又命两人抬上一个怪模怪样的铁皮炉子。

这炉子底下是需双人合抱般粗壮的铁皮炉筒,上头则是一张更大的铁板。

再往上,还有一根明显未装完的细长筒状烟囱。

“这是何物?”

巴氏族人忙行礼道:“这烟囱铁皮若是装的长一些,热烟在烟筒内流转,便能使得整个厅堂内热意融融。”

顿了顿,他才又说道:

“将军恕罪,这是王后亲自交代的。”

“王后道将军率将士们戍边辛苦,因而想叫大家免受苦寒,这才命人打造出来铁炉,再配上我巴氏族人远道运输来的煤炭,定能使得营地冬日免受苦寒。”

燕琅此刻眉头和缓,遥遥拜下:“谢王后。”

只他在边地,还是能取暖的,营帐中再过几日便要架起巨大炭盆,而后有柴炭日夜不熄了。

那商人家族的年轻儿郎却大胆笑道:

“将军,王后赏下此物,是想叫将军亲自试试其中好处。若是得用,便请工匠在此地,或用铁皮加长烟囱在屋子,又或用陶土砌墙,内置烟道。”

“如此,便为普通将士们的住宿之处也都安排上。

边军之中,铁是有的。

若是觉得造价高昂,那就砌陶土火墙火炕。

那铁皮炉子仿的是后世农村冬天用的取暖炉,不管是柴炭还是煤,都是可以往里填塞的。

只是放煤的话,不必时常添柴,夜里留两块煤饼,也能安稳到清晨的。

炉上还可放置大水壶,冬季边军营地滴水成冰,有这个,自然又免些其他折磨。

侍从口舌灵巧,言简意赅,此刻三言两语既说了开水的必要性,又说了这铁皮炉和煤炭的好处。

还不忘宣扬一下巴氏正在替王后向各处苦寒之地推广此物,先刷个熟悉度。

燕琅耐心听罢,神色也越发松缓。

只要不在战时,做将军的总是不至于太凄苦的,但戍边的普通军士就不一定了。

他们既置办不起足够的皮毛,也没有办法穿更暖和的丝绸,因而只能将破麻絮、柳絮、芦花等都塞进衣服中,勉强抵寒。

都是自己麾下的兵将,冻伤冻损,他也难免心痛。

而冬日外敌常常来犯,劫掠粮草,苦寒苦战之下,若无足够柴炭,士兵们着实要受一番苦头。

往年军需中有大量支出,就是采买柴炭。

王后之举,可称仁爱。

燕琅又想起家人提及这位王后言行,还有燕琮已迫不及待前往渤海郡,此刻也终于明白过来——

王后仁善性格,体贴下民,果然与大王是截然不同的秉性。

……

远在咸阳宫的秦时,自然不知道自己一句话的吩咐,叫众人使了这么大的力气。

便是知道了,这也是应当的。

她的一声吩咐若无这么大的动力,又干嘛做王后呢?

此刻她只轻声问道:“茅生的同门,可都应召了?”

赤女微笑:“有王后书写的昆仑秘法,如今得到回信,整个师门都已赶往咸阳。”

只是他的师兄弟们分散各处,最远的如今书信还未抵达。

但秦时却并不在意:“有这些也够了。”

她想起对方上呈金丹之事,此刻眉目冷肃:“如果我给出秘法,但这批不行,那就再召下一批。”

赤女低头:“是。”

至于不行的这些人要如何处置,那就不必多说了。

? ?在古代,粟是小米,黍是大黄米。他们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北方主要粮食。

? 但是小米作为五谷之首,别名很多,一枕黄粱的黄粱也是小米。具体我不细讲了。

? 秦国是没有拜帖的,这个时候下位者请见上位者,一般都是亲自上门,等待。

? 今日略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