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迁宫入甘泉,最适应的应当是姬衡。

因为马车至兰池宫,哪怕不耽误正事,一路缓行也仍是让人觉得不便。

但从章台宫抑或芳宫到甘泉宫,马车慢行,来回不过半个时辰。若稍稍行快一些,单程也就是一炷香便可抵达。

对于工作狂魔姬衡来说,如此,才更适合王后居所。

不过当晚,他并未归来。

周巨特意早早来回禀:

“临近新年,公务繁多,大王已日看竹简逾百六十斤,夜间再无时间盘桓,又恐扰了王后歇息,因而便暂住芳宫。”

这个秦时是明白的,因为她的案头,此刻也堆出了层层简牍。

不过,姬衡不回来,肯定是单纯为了防止耽误正事,而不像周巨说的那样体贴。

她因而也叹了口气,做一个没那么体贴的王后:

“我知道啦!记得提醒大王保养身子。”

周巨见她满腹柔情依依不舍,此刻顿了顿,又恨自己这张死嘴怎么之前不晓得这样奉承大王呢?——

总之!

王后这样的赤诚,也该让大王知道啦!

……

周府令离开后,赤女乌籽侍奉在侧,又小心看着秦时的面色,而后低声道:“大王每逢节庆新年便格外繁忙,王后不必担忧……”

话音未落,就见秦时冲她们眨了眨眼:

“王后心情很是低落啊,都无心处理政事了。”

“两位长史若有闲暇,不如帮我将这案上的竹简都先处理一遍吧。”

宫中琐事,无非是节礼俸禄奖金争执与各处安排,她此前放权给宫中诸人,但大家日日仍是来回禀,显然做的不怎么有底气。

但没关系,她身边二位长史在宫中跟随姬衡多年,行事风格又与自己契合,如此这般代为处理,出不了一点差错的。

至于自己嘛……

秦时看了看被赤女单独呈送到一边的几份帛书,随后又高兴起来:

“频阳来人现在何处?”

赤女才刚整理着手中竹简,还未看得两行字,就听王后已然吩咐起来——

哪里是王后不耐烦处理宫中琐事,分明也是同大王一样,有更重要的事要安排,分身乏术。

倒让她与乌籽这长史身份,十足十做的牢固了。

果然自己的决定没错,做王后的长史,比做大王的长史,要有前途得多啊!

她想到这里,又看看王后飞扬的神采,此刻心中也格外雀跃。

因而不由笑道:

“昨日深夜才到,因入不得宫禁,今日才叫他们梳洗休整,如今就在偏殿候着。”

“宣。”

……

频阳来人正是燕将军府中家将。

他们虽因燕将军与秦王特赦免于殉葬,但主将亡故,为表忠义,仍也是在家中一同守孝。

如今被派遣来咸阳送信:一来是燕老夫人爱惜人才,不忍他们在家中蹉跎,荒废武功。

二来,也是向王后隐约表达善意——您当初还未册王后时的吩咐,我等依旧铭记在心。

如此,既向大王表达了忠心,也向王后表达了他们燕家的支持意愿,其中种种复杂心思,秦时如今是没空去细想的。

她老早就考虑过这事。

若论政治敏感度,和平时代普通人家出身的自己,绝比不上如今土生土长的文武百官。

既然如此,又何必去费心揣摩呢?

人能专注的区域是有限的,她的长处并不在于此。

只要持正自己的身份,有姬衡的信任,所行诸事就完全不必考虑下位者。

如今也是如此。

虽在心里略感念一番燕家人的心思,但首先盈上心头的,仍是满满的期待与喜悦。

因为此次前来的,除了燕将军家将,还有一名名叫“丑儿”的农家姑娘。

秦时还记得她。

当初自己在频阳询问柿树诸般事宜,下方诸多农妇孩童,只有她率先大胆,且敢言山中有早熟柿树。

自己当初曾许下80钱一斗的新柿饼,如今对方既然来报,想来定是做成了。

这只是一件小事,80钱的生意也不足王后来亲自问询。

但——

秦时却从中看到了农民的窘迫之处。

毕竟如今人们只相信故老相传的种地之法,规行矩步。

稍有创新突破,一来法律并不支持,二来于贫家本身也是冒险。

但偏偏自己一提,频阳就有人能做出尝试,可见百姓们的活路,实在已窄之又窄了。

试想一下,若放在后世,农科院专家亲自指导如何种地,百姓都未见得买账。

除非是灾后受损,政府派遣专家速速前来补救,才能得到配合。

于如今,也是一样的道理。

只有吃不饱饭,过不下日子,才会大胆尝试其他可能。

她如今还未得到巴夫人等人的奏报,因而并不晓得煤炭、独轮车等一应资源推广的如何。

但若是秦国上下都是如今这般遭遇和心态,想来难处应会大大减少。

种种思虑之间,丑儿被带到了甘泉宫正殿。

她只不过是个年刚 10岁的小姑娘,此生去过最豪富的地方,就是当初贵人召见的那处燕家偏院所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未曾想,只是大胆向燕家兜售自己听贵人令做出的柿饼,竟被稀里糊涂送到了咸阳。

也不知阿母在家中如何担心……

她心中忐忑,人却还是一样大胆,此刻梳洗干净后,露出黑黢黢的皮肤底色和一双灿灿眼眸——

容貌实在称不上好看,却自有一分质朴色彩。

抬头向上看去时,就听身侧如神仙一般的侍女姐姐回禀,道称【王后】。

哇。

丑儿无声的在心中喊叫起来。

是王后啊,是秦国的王后!当初那位贵人竟是王后!

她有些哆嗦的想,倘若是王后的话,应当不会计较自己去山中偷摘柿子吧?

又或者,80钱一斗,还肯买吗?

她拜倒在地,却听王后仍是那样和煦爱笑,还吩咐人摆下桌案来,给她上些吃食糖水……

仿佛又回到了在频阳,从王后那里得来的赏,可让他们家撑过了好一段日子。

丑儿骤然放松下来:纵使王后不买,待自己回了频阳,告诉别人她曾见过王后,这柿饼也有其他人买的。

她在小心吃喝的同时,秦时已经看着碟子里的柿饼——

并不是自己童年记忆中那种略硬又耐储存的柿饼,那是硬柿子制成的,如今还没有。

但若说像富平柿饼那样柔软如蜜,也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