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航妈海试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下水仪式第二天,10号舰便在拖船的帮助下离开了泊位,朝着外海航行而出,执行第一次海试任务。
首任舰长许国昌大校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此人原系162号舰舰长,当年指挥162号舰与两万多吨的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硬刚的就是他。
人是物非,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最终被苏联作价3000万美元卖给了东大,连同那一批躲在海参崴港口避难的舰艇,全部低价处理了。
造价几个亿美元的基洛夫号核动力巡洋舰,卖废铁都能卖个3000万美元。
其实这对东大来说并非完全是好事,巴里亚政府这么做,是因为他们决定不再把大量的资源用在与美国大洋争霸上面,收缩了战线。
如此一来,东大海军就像是腰间盘突出那样,凸了出来。
许国昌深感压力重大的原因并不只有这一个。
10号舰作为首舰,肩负着探索试验以及训练部队的重任,该舰不但是作战舰,也是训练舰。
说白了,其单位性质和空军第2航空教导旅是一样的。
李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0号舰要在6个月之内完成海试,12个月内形成战斗力。
这个时间要求不是紧张,而是非常紧张。
10号舰上带了3套人员,也就是说,每个岗位配备了三套作业人员,同时进行海试、培训。
海军已经决定,第二艘航母是采取核动力推进的10万吨级别超级航母。
在得到了苏联舰艇用核动力装置技术后,核动力航母最关键的技术将不会是最大的障碍。
按照南港造船厂那惊人的建造能力,最多24个月,就能完成一条10万吨航母的建造。
倘若两年后只有一条航母下水,许国昌还不会觉得压力巨大。
海军早在三年前就提出,在2000年以前拥有10艘大型航母的建设目标。
换言之,二号舰、三号舰、四号舰要同时开建,两年后,五号舰、六号舰、七号舰、八号舰同时开建,本世纪最后两年,要同时开建九号舰、十号舰。
造船厂压力很大,作为担负为舰队培训人员的首舰,压力更大!
许国昌在苏联航母、英国航母、法国航母上面都学习过,和他一起的还有一批骨干,这批人就是东大海军航母的探路者。
海军派出了三艘052B驱逐舰把10号舰海试的海域给管控了起来,海航的飞机也不间断地起飞对那片海域、空域进行巡逻警戒,确保海试顺利。
另一个则是出于保密考虑。
试航首日,李干随舰,而且还带了整个航母研发团队的人。
一条船造出来,能不能浮起来,能不能跑出设计速度,等等,就和飞机试飞一样,要通过海试来验证。
连续一个月,李干都随舰出海海试。
航母的海试有几项是非常关键的,最大航速航行、最小半径转弯、抗震能力以及舰载机起降作业等等。
天公作美,最近天气良好,10号舰得以进行高强度的海试,每个人都在争分夺秒地工作着。
到了5月上旬,10号舰迎来了最大航速航行、最小半径转弯、抗震能力这三项关键海试。
舰岛驾驶舱里,李干抱着胳膊站在挡风玻璃前,目视前方,低海况,能见度良好,海域已经清空。
许国昌从舰长的位置走过来,低声说,“李局,我们到指定海域了,航向逆风。”
李干摆头看了看他,点头说,“开始吧。”
“是。”
许国昌立即下令,“全舰注意,最大功率航行!”
轮机舱开始提升功率。
大家能够明显感觉到航母的航速在不断提升。
李干走到航速表前面,目光在航速表和前方海域之间流转。
航母在起降作业的时候,要迎风全速航行,这个航速必须要达到30节,如此,舰载机才能获得足够的升力起飞。
因此,在航母设计中,航速30节是一个硬性指标。
法国的戴高乐航母上面所用的核动力装置是直接搬他们凯旋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所用的反应堆,此举是为了节省经费。
结果,戴高乐号在海试中跑出来的最大航速仅为25节,而且,要是满载的话,航速还会下降!
要知道,他们的老航母克莱蒙梭级的动力是12.6万马力,而更加先进的戴高乐号竟然只有7.62马力。
要知道,企业号航母的动力系统高达28.6万马力。
戴高乐排水量4.2万吨,相当于企业号的40%,哪怕按照这个比例来计算,也需要最少11.44万马力,才能让戴舰跑出舰载机起降必须的30节航速。
为了能在戴舰上起降,法国海军给达索公司提出要求,阵风M战机必须要具备25节航速情况下的起降能力。
要知道,戴舰的弹射器长度只有75米!
企业号的是90米!
阵风M被生生逼出了法国达索公司号称拥有最好动力和机动性的三代半战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众所周知,飞机起降都需要逆风,航母逆风全速航行,为舰载机提供足够的风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