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朱元璋急切地拽住胡仁彬,连串发问。

胡仁彬面露苦色,毫无被皇上重视的喜悦。

“陛下,臣实在不知啊!”

“臣曾言,此书房乃父亲心爱之地,臣年幼时,偶被召唤至此。

近年来,臣在上元县任职,即便归来,若无父亲允许,亦难踏入。”

朱元璋闻言,面色一沉,皱眉审视胡仁彬,满是嫌弃。

在他看来,这驸马简直一无是处。

家中如此大事,你居然浑然不知?

你这儿子如何当的?

当然,老朱此刻已忘却自己谨身殿亦少有人能进的现实。

双标嘛,人之常情!

此刻,朱元璋满心皆是眼前的纺机,哪顾得上其他。

至于面子?

哼,胡仁彬既是女婿又是臣子,岂敢在他面前提面子?

想到此,朱元璋再次嫌弃地瞥了胡仁彬一眼,高声呼喊。

“宋利,速来!”

宋利作为朱元璋的近侍,即便微服私访亦紧随其后。

闻朱元璋呼唤,立刻小跑过来。

“皇爷,有何吩咐?”

朱元璋直指角落里的织机,命令道:“去,唤几人将此物抬至工部!”

“务必小心谨慎!”

“若有丝毫损伤,尔等提头来见!”

宋利闻言,脊背发凉,连忙安排人手。挑选的皆是侍卫中最沉稳者,他不仅亲自监督,还反复叮嘱,强调这是朱元璋所重视之物,不可有丝毫差错。

朱元璋一行人未及告别便匆匆离去,留下胡仁斌与安庆公主面面相觑,对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感到困惑不解。

那织机,真有如此重要?

二人满心疑惑。

工部上下,见朱元璋突然驾到,无不惶恐。

这本是个不受重视的闲散部门,平日里在朝堂上默默无闻。此刻陛下亲临,谁能不惧?

朱元璋进屋后,毫不客气。他指着被八人小心抬入正堂的织机,下令道:

“你们看看这个!”

“朕试了下,就算朕这等笨拙之人,用此织机也能与老手比肩。”

“若让那些手脚麻利的妇人使用,效率岂不翻倍?”

“因此,朕立刻命人将其运来!”

“你们都瞧瞧,好好琢磨,如何尽快仿制出更多来!”

工部官员闻朱元璋言,顿时心安。

还好无他,依旧是劳作之事,且为造物,有何惧哉?工部本就司职于此。

众人心情稍定,相视一笑,缓缓靠近那奇异织机,细细观察。

“诸位,莫只看不试,动手试试!”

“光看不练,岂能明了?”

“放手去试,勿损即可!”

朱元璋见众人小心翼翼,心急如焚,索性直接吩咐。

此刻,他早忘却织机源自胡府之事。

他朱元璋,自亲家处取些小物,何足挂齿?

工部官员听此,果真动手尝试。

随即,他们发现织机之异。

操作之法,与民间织机大相径庭,秘诀在于飞梭。

往昔织机,需两人操作,或一人手忙脚乱。

而今飞梭,革新织布流程。

一人端坐,即可轻松驾驭,流程亦大为简化。

见工部官员轮流操作,速度渐快,手法愈熟,朱元璋再急。

“非也!”

“莫只顾玩耍!”

“难道就不能告知,如何制造此机?”

“抬至此地,岂为摆弄!”

工部官员们原本正围在织机旁热火朝天地忙碌与讨论,闻言皆愕然。

此言无疑正确。

谁又能质疑皇帝老朱的决断呢?

但关键在于,有的事情,明白道理并不意味着就能轻易做到。

工部与其他衙门不同,其职责严谨至极,一句老话足以概括:一丝不苟。

这里没有妥协、马虎、含糊、大概、或许……

其他衙门尚可设法周旋,工部却绝无可能。

在工部,行便是行,不行便是不行。

于是,工部官员们相互对视几番后,未等朱元璋发怒,一位侍郎挺身而出。

“陛下,此事恐有难度。”

朱元璋一听,怒气瞬间涌上心头。

“你说什么?”

“有难度?”

“朕已将样品置于你们面前,依样画葫芦都做不到?”

“那朕养你们何用?”

朱元璋的愤怒不无道理。

他未打招呼便搬出样品,只为大明百姓能享用更好的织机。

然而,结果呢?

工部这些人,本为该领域专家,平日造不出这等神器也就罢了。

如今实物摆在眼前,照着做都做不到?

望着满地跪拜的工部官员,朱元璋满心郁闷。

“臣罪该万死!”

“臣有罪!”

“臣……”

朱元璋望着满地跪拜的工部官员,太阳穴阵阵胀痛。

又来了,每次怒火中烧,这些人便如鹌鹑般匍匐,高呼“臣罪该万死”之类的空话。

对朱元璋而言,他们的生死无关紧要。人数多寡,于他无损。

关键在于,你们能否先把差事办妥?

“够了,别再演戏!”他怒喝,“什么万死不死,真要斩你们,只怕个个喊冤!”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工部官员闻言,冷汗涔涔。陛下这是要动真格了?

所幸,朱元璋尚存理智。他深吸一口气,继续道:

“谁来告诉朕,造不出来,究竟何故?”

“或者,你们还缺什么?”

工部侍郎,首位跪地者,心中暗骂今日缺席的工部尚书,却无奈身为在场最高官。他略懂技术,鼓起勇气回答:

“陛下,若强令工匠依样画葫芦,或许能做出来。”

“但陛下之意,乃要工部探寻大规模制造之法,惠及大明百姓。”

“这需原图样方可。”

“不然,只能依靠工部匠人慢慢摸索。”

“故而,陛下能否透露一二,这位制造神器的大匠是谁?”

“我愿携工部大师前往求教!”

朱元璋闻此,嘴角微动,面露讶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