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随意之作,不足挂齿!”

此言一出,解缙如鲠在喉。

方孝儒刚默写完毕,脸上的笑意也瞬间消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真是令人叹服!

他们亦渴望能有此等风采!

显然,这不仅是此地炫耀,潇湘馆定会以最快速度将此诗传遍全城。

届时,胡大老爷岂不更加威名远扬?

真是令人艳羡至极!

接下来的数日,正如解缙与方孝儒所料,《葬花吟》在应天大火!

不论是闺阁中的少女,还是感叹时光流逝的当家主妇,这些识字的女性皆对这首诗情有独钟。

那些美丽且知书达礼的女子都在关注此诗,更不用说普通的士子们了,他们对这首诗的关注更是热烈。

此诗的出现,对他们而言,不仅是当下的热门话题,更是他们学习的典范。

若能借此机会与之关联,或许能一举成名。

这对于渴望在士林扬名的学子来说,诱惑极大。

但当众人深入了解后,不禁一愣。

陈近南?

这个名字似乎有些熟悉。

记得两年前科举之时,此人因诗词而名声大噪。

有人记忆犹新,还生动地讲述着当日“陈近南”一夜成名,全城搜寻他的疯狂场景。

然而,事后他却如人间蒸发,无人能寻。

众人都以为他在科举失利后彻底消失。

未曾想,两年后,他又重现江湖。

且再次以一首令人震撼的诗作出现在众人面前。

无数人望着这首诗,发出惊叹。

难道,陈近南真的是专为写诗而生?

好诗如此之多,仿佛不要钱般涌出。

而且,诗中为何总离不开青楼?

(本章完)

说来也巧,近日的应天城颇为平淡。

在没有其他热点的情况下,《葬花吟》这首突然走红的诗作牢牢占据了应天府热搜榜首位。

无数男女皆如痴如醉地抄写、吟诵、议论着……

此刻,他们的眼中唯有那首诗。

他们会争论诗中某字的含义,也会因“陈近南”创作此等佳作的心境而大动干戈。

胡大老爷曾饱尝阅读理解的艰辛,而今却只需抄出一首佳作,自有大儒为其阐释。

这些人未曾亲历,对陈近南的年龄、籍贯更是一无所知,却坚信自己对《葬花吟》及陈近南的理解无误。

若你有异议,那便是你理解尚浅!

胡大老爷旁观此景,觉得颇为有趣。

此诗能登热搜榜首,连朱元璋都闻之好奇,其含金量可见一斑。

这几个月来,朱元璋终于得以喘息。

内阁与大臣分担了八成以上的繁务,加之胖儿子手段愈发老练,威望日隆,他的生活愈发轻松。

若是去年,他绝不会留意青楼流传的诗歌。

那不过是学子和老儒生的念叨,对国家无益。

去年的朱元璋,无暇顾及这些。

但今年的他,心态已变。

他闲了下来,也爱凑热闹。

有锦衣卫侦缉天下,应天府的大小事,只要他想知道,便无所遁形。

这对他的八卦之心,实乃意外之喜。

朱元璋对《葬花吟》的妙处及作者意图感到好奇。

旁人或胡乱揣测,或坚守己见,与异议者争执乃至动手,皆因正确答案难求,唯有自行琢磨。

然而,朱元璋不同。

身为锦衣卫统领,他一旦心生好奇,便习惯唤来毛骧差遣。

“毛骧,替朕查探一番!”他命令道。

提及此次作诗引起应天府轰动的陈近南,朱元璋表示有所耳闻,并回忆起此人曾在科举时留下深刻印象,所作两首诗均获好评,却未曾想,人竟凭空消失。两年后,他又莫名其妙地再现江湖。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对毛骧点头:“这等才子,不必急于委以重任,但至少应见上一面。若真有过人之处,朕定不吝赏赐。寻人之事,便交由你了,毛骧。”

毛骧爽快领命,见朱元璋无其他指示,便退出谨身殿。

寻找在潇湘馆引起轩然大波的陈近南,对毛骧而言,并非难事。他对此地颇为熟悉,已造访两次。

此案简单至极,毛骧不愿兴师动众,仅率两名手下,身着锦衣卫标志性的飞鱼服,趾高气扬地踏入潇湘馆。

望着腰挂横刀、身着官服的毛骧,以及他身后跟随的两位随从,大步流星地步入潇湘馆,**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但这愁容转瞬即逝,随即换上了往日那般温婉的微笑,轻步移至毛骧跟前。

“哎呀,今日真是哪阵风把咱们的毛指挥使吹来了?”

毛骧望着凑近的**,并未有失礼之举。毕竟此刻他尚在执行公务,不能如往常般随意。

他环顾四周,直言不讳道:“本官亲临潇湘馆,为的是一件公务。”

“怜花何在?请她出来一见!”

面对毛骧这毫不客套的命令,**虽心中暗自腹诽,面上却不敢有丝毫不满。

若是普通的锦衣卫,**或许还能仗着背后东家的势力周旋一二。但此刻来的是锦衣卫的指挥使毛骧,一切便不同了。

唯有遵从命令。毕竟,毛骧此刻只听命于朱元璋,若稍有耽搁,他绝不会介意以刀问之,再寻他人询问。

**心中念头急转,随即吩咐人去唤怜花。

既然无法抗拒,不如积极配合,让毛骧的公务顺利完成,也算卖个人情。

不久,怜花匆匆而又谨慎地来到众人面前。

当**得知毛骧竟是要打听那日为怜花写下《葬花吟》的士子是谁时,她几乎要脱口大骂。

这无疑是飞来横祸!

而**自然不知那士子方孝儒的真名。

可凭容貌略作描绘,加之胡大老爷频繁呼唤小方,毛骧已得足够线索。

未及半时辰,毛骧领人至方孝儒面前。

方孝孺见锦衣卫到来,险些惊惧失禁。

锦衣卫寻他?岂会有好事?

毛骧开口,方孝儒愕然。

何以兴师动众,只为胡大老爷的别名?

胡大老爷并未吩咐保密啊。

告知便罢!

至此,大明洪武年间“青楼诗仙”陈近南的身份,彻底显露于朱元璋眼前。

朱元璋愕然。

又是惟庸?

——————

“此事属实?”

“惟庸即是陈近南?”

“毛骧,你可确定?”

朱元璋难以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