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最终,无论是区域经营权费用还是采购价格、数量,都让宋利见识到了大明商贾的雄厚财力。

二百一十万两!

这是今日敲定的总金额!

虽然商贾们还需要几天时间调集资金,但数额已经尘埃落定。

无论是胡大老爷还是宋利,都不担心这笔巨款会收不到。

"赖账?你在说笑吗?"

"好啊,有本事你就赖!"

"只要敢拖欠,我立刻派人上门讨债!"

"到时候利息可就不是现在这个数了,毕竟还得算上两位东家的脸面钱和弟兄们的跑腿费。"

朱元璋听到这个消息时,笑得合不拢嘴。

"惟庸啊,这下可真是发大财了!"

"一百四十七万两,往常抵得上朝廷一个月的税收。"

"如今你略施小计,就能分到这么多银两。"

"妙啊!"

胡大老爷却显得云淡风轻。到了他这个地位,钱财早已不是最重要的。

够用就行!

况且,银子还没真正到手呢。

大额银两交割向来麻烦——要验成色、称重量,一箱箱清点。

长途押运更是费事。

对商人来说,付钱本身就是道难关。

不过现在这些都不重要了。

事已办妥,该歇歇了。

"既然陛下满意,那就先这样吧。"

"等银子真送来了再聚。"

"臣这些日子累坏了,正想好好休息。"

"先行告退!"

胡大老爷一番话把该说的都说了,转身就走,根本不给朱元璋反应的时间。

看着胡大老爷匆匆离去的背影,朱元璋摇头失笑。

他明白胡大老爷为何这般急切。

一方面是确实疲惫。

更重要的是在避嫌——胡府突然进账巨款,总要懂得分寸。

这般识趣,老朱很满意。

要是功臣们都像胡大老爷这般懂事该多好。

可惜只能是奢望。

回府途中,胡大老爷在自家门前顿了顿脚,突然转向番邦外交司。

既然要忙,就一口气把事情办完。

拖拖拉拉算什么休息?

到了衙门,他立即召集管事们议事。

人员到齐后,胡大老爷命人将带来的玻璃制品摆在案上。

"都瞧瞧!"

"这是本官与陛下合办工坊的新货。"

"名曰玻璃,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却非天生地长,而是人工所制。"

"今日让你们过目,是要告知诸位——从今往后,此物就是番邦外交司的财源之一!"

看着一众官员听闻有利可图便目露精光,胡老爷丝毫不觉得意外。

为官者若连这点贪念都没有,那还当什么官?

"都听仔细了,差事再简单不过。"

"本官与番邦外交司议定采买价,他们就按这价儿来工坊进货。"

"至于你们在外邦卖多少银钱,那差价全是外交司与你们的进项!"

"没错,就是明明白白让你们赚这份钱!"

胡老爷深谙驭下之道,什么情怀抱负都是虚的。

先把银钱分说明白,才好谈其他。

"好比这茶盏,外交司一两银子收的,你们在外邦卖出一百零一两。"

"为着计数便宜,就算一百两利钱。"

"其中八十两缴官中,方便外交司支应各项开销。"

"剩下二十两,便是你们这些在外奔波之人的辛苦钱。"

"具体如何分派随你们,但二八分的规矩绝不能破!"

"都听真了?"

"明白!"

众人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官吏们交换着眼色,不少人已然按捺不住。

乖乖,这可是名正言顺捞油水的好机会!

搁在平日,这等好事总要踌躇再三。

可今日发话的乃是顶头上司胡老爷。

胡老爷上头,可不就是万岁爷么?

说来也巧,这些货品正是胡老爷与圣上的工坊所出。

到时候总不能让万岁爷打自个儿的脸吧?

虽说二八分账听着唬人。

可那八成官银里,暗地里少不得还有份例。

如此看来,这买卖做得!

料理完外交司事务,胡老爷长舒一口气。

大事已定!

总算又能继续当闲云野鹤了。

临行前却不忘补上一句:

"差点忘了交代。"

"国内买卖早分派给各路商贾,本官与他们有约在先。"

"海外这片市场专程留给诸位,在外邦想怎么卖就怎么卖!"

"都清楚了吧?"

“加油干吧,这种能堂堂正正赚大钱的机会可不常有!”

胡大老爷这番煽动,让番邦外交司的官员们彻底沸腾了。

司里那些出过海或与番邦打过交道的官吏,谁不清楚那群外邦人有多好糊弄?

“人傻钱多”四个字简直就像刻在他们脸上似的。

如今胡大老爷把与番邦往来的渠道全都交给外交司管理,明摆着就是要他们狠宰这些冤大头。

看这架势,还鼓励他们能坑多少坑多少?

这种好事谁会拒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胡大老爷都发话了,这可是光明正大捞油水的机会!

白花花的银子谁不想要?

道衍和尚对胡大老爷的安排一声不吭。

一来确实因为胡大老爷才是外交司的正主。

二来也是道衍觉得,这种决策只有胡大老爷敢拍板。

换作是他,绝不敢定下二八分成的规矩。

别看官员们辛辛苦苦推销只能拿两成,似乎有些苛刻。

但除了胡大老爷,整个外交司没人敢做这个主。

这可是直接给官员发钱啊!

想想洪武皇帝的暴脾气,谁能承受他的怒火?

要是道衍来处理,最多也就是等利润进了小金库后,换个名目偷偷发点奖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