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郎琨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郎琨是孙朝阳今天点的将。
在孙朝阳看来,此人或许是明年春晚成败的关键。
春节联欢晚会是黄一鹤导演创建的,黄导一口气导了整个八十年代。但到九十年代的时候,他也到了退休年纪,是郎琨接过了春晚总导演的接力棒。
一九九一年,担任总导演的郎琨出手不凡,为全国观众带来了来自大城市铁岭的赵老师的经典小品《小九老乐》,这也是赵老师第一次登上央视舞台。从此,本山大叔成为春晚节目中亿万观众的期待,没有他,这春晚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不过,本山大叔的小品大多放在十二点那个时间段,正好碰到外面放鞭炮,吵得根本听不清楚,。所以,不少观众会在第二日白天重播的时候补看。
另外,九一年春晚郎琨还请来了歌星谭咏麟演唱《水中花》,现在的人或许不知道当时的谭校长红到何等程度,九一年,谭咏麟的唱片销量是一千万张。另外,姜育恒的《再回首》也上了春晚,还有《我想有个家的》潘美辰。
郎琨第一次做总导演就出手不凡,创造了一台经典晚会。
接下来,郎导又导了四届春晚,才把指挥棒交给了后来者。没想到这变成了春晚流于鸡肋的开始,一蟹不如一蟹。
在央视做导演期间,郎琨还创办了《星光大道》《综艺大观》《朗读者》等热门节目,可以说,他就是央视综合文艺栏目的标志,教父级的人物。
那却是后话,现在的郎琨还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就进了央视文艺部。因为文化程度高,恰好国家正在提倡干部知识化年轻化,就被提拔做了文艺部的导演。
他人年轻,行动能力超强,善于学习新知识,工作上手也快。不两年功夫,就能独立扛事,属于少年老成那一型。
央视春晚导演组人事变更,闹得一地鸡毛。文艺工作者们都喜欢发牢骚说怪话,私底下对周伟的为人颇多鄙夷。但郎琨听到这些话,只是笑笑,也不发表看法。做为一个年轻导演,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对事情并不能产生任何影响,那还不如不说。
不过,内心中竟有点隐约地羡慕:周伟什么都不懂,竟然能做总导演,不就是因为上面有人,不就是因为行政级别高吗?如果我有那种条件,未必就不能把晚会办好。
我现在缺的就是机会。
初生牛犊不怕虎,郎琨不禁生出大丈夫当如是哉的感慨。
所以,当周伟来调他的时候,郎琨几乎没有犹豫,立即收拾好东西进了导演组。
等交接了工作,他才开始懵逼:不对啊,我根本就不认识周伟,既不是他的亲又不是他的戚,为什么就看上我了?难道是因为我的才华太耀眼,藏都藏不住?
他并不知道自己之所以能进春晚导演组,还担任副总导演之职,是孙朝阳点的将,这也是孙朝阳给周伟提出的两个条件之一。
这也是孙朝阳这个重生者的先知先觉,他知道郎琨未来的成就,知道他的能力会强到何等程度,未来又会有什么的艺术成就。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天才,郎琨就是国内未来二十年内综艺导演的最大的天才,没有之一。
而且,此人在央视导演的职位上已经锻炼了两年,能力还是很突出的。
郎琨是中央音乐学员高材生,专业对口,具体业务交给他也放心。周伟这个总导演,专门走上层路线,协调各类人事关系。而孙朝阳这个重生者则最后把关。三人各司其职,完美配合。
唯一担心的是郎琨太年轻,工作经验不足。但春晚本就是新鲜事物,即便是黄一鹤导演在,也在不停摸索,甚至在八五春晚闹出大事故,差点跳楼寻短见。
这种新节目天生就适合充满干劲,充满想象力的年轻人。
但孙朝阳没想到第一次导演会郎琨就激烈反对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吃面条》。
郎副总导演的意见是,《吃面条》这个节目故事情节太简单,太俗气,纯粹就是搞笑,看完后不给人回味的余地,也没有现实的教育意义。
他说,吃面条这个小品从剧本来看,不外乎是一个叫陈小二的演员第一次去片场拍戏,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故,不停重拍吃面的镜头,最后把一桶面都吃光了,把自己撑得受不了。我想请问,这个剧本究竟想说明什么,鞭笞什么,颂扬什么?如果仅仅是未为了获得滑稽幽默的戏剧效果,恕我直言,这个剧本并不能让我发笑。
他挥了挥手中那几页剧本:“读这些东西的时候,我只觉得无聊,感觉就是浪费了生命中的十分钟。所以,我个人意见是拿掉这个节目。”
孙朝阳心想:拿掉肯定是不可能拿掉的,开玩笑,《吃面条》播出后,小品才算是真正成为一项单独的艺术门类。可以说,朱陈是小品开宗立派的祖师爷。能够上央视春晚,不但是朱陈,也是导演组的一大荣誉,百年之后可是要写进文艺史的。以《吃面条》的质量,就算不上央视春晚,换个平台,也会大红大紫。后人提起小品被春晚导演组枪毙的事情,在座有一个算一个,包括我孙朝阳都会成为丑角,那是万万不可以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年代的文艺作品和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艺路线一样有个问题——政治挂帅,或者说是有社会责任感——也不是不好,但所有文艺作品都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未免让人审美疲劳。
一个文艺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创作者首先要立意,确定一个中心思想,然后再刻画人物,演绎故事。立意大于人物,人物大于故事。为了立意可以稍微削弱一下人物,为了刻画人物,削弱一下故事也可以。
但最后的结果是文艺作品变得不好看了。
实际上,二十一世纪以后的春晚小品都有这个毛病,一部喜剧小品,大伙儿看得好好的,结尾的时候偏偏要拔高主题,强行感动,弄成苦情戏。大年三十抹眼泪,这不是给全国人民心里添堵吗?
老实说,郎琨反对上《吃面条》让孙朝阳感到意外,这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竟老成执重成这样,锐气呢,朝气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