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于是孙草根从一名护卫华丽转身成为水稻试验田基地的管事。

孙草根见到孙山后,急匆匆地赶来:“老爷,你怎么来了?”

不是说出去巡视吗?难道第一站就是“水稻试验田基地”?

孙山看了看绿油油的禾苗问道:“每个品种的禾苗长得怎样?”

大乾的水稻品种其实挺多,按黏性特征分为其中最为粳稻、籼稻和糯稻。

粳稻以其粒大饱满、口感细腻而着称,适合在北方地区种植。

籼稻则以其耐旱、耐涝的特性,在南方水乡地区广泛种植,产量稳定且品质上乘。

糯稻则以其独特的粘性口感,深受百姓喜爱,只是产量较低,一般种植较少。

这些品类中,有不少的小品类。孙山挑选一些适合沅陆县种植的水稻分别种植。

当然最重要的是寻找海外产量高的水稻进行本土培养。

比如占城稻,就是商人进行海上贸易时在占城国发现一个优良稻种,具备早熟、穗长而无芒,粒差小、耐旱、适应性强的优势,引进后,很快就得到推广。

孙山有时候也很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很多事情没钱没办法干。

孙草根拿出一本厚厚的本子出来,递给孙山说道:“老爷,每个品种的水稻,每隔半个月,都会详细地记录生长情况。”

孙山翻了翻记录册,嘴角抽了抽,孙草根的字真难看。

暗暗地嫌弃一番后,还是耐着性子继续往下看。

毕竟草根半路出道,会写会根据记录表记录已经不错了,实在不能要求太高。

孙山倒是想雇佣个本地的读书人来干活。

但回归到最初的问题--囊中羞涩。

请人是不可能的,暂时不可能。

孙山一边翻看一边实地考察,有些长得生机勃勃,有些长得矮矮胖胖,有些则普普通通,不同品种的水稻长势不一样。

孙山也不知道它们最后结出的水稻究竟哪一个最好。

孙大力跟着孙山的步伐一块田一块田地看过去,感叹地问:“老爷,你是从哪里找出这么多品种的?如果不是跟你出来,我都不知道水稻竟然有那么多种类。”

孙家村年年种水稻,村民根据祖辈的经验,反复种那几个品种,种啊种啊,哪里知道外面的水稻竟然能如此多种多样。

艾玛,他这个从牙牙学语就耕田的耕田佬,在进士老爷跟前,简直低微如尘埃。

进士老爷就是进士老爷,不仅读书厉害,种田都比别人厉害。

桂哥儿乐呵呵地说:“大力叔,你当然不知道了。我家山哥走南闯北,见识多,懂得更多。之前忙于读书,不闻窗外事。如今做官了,得替百姓谋福祉。民以食为天,山哥可想把粮食变得多多,让百姓能吃饱哩。”

这话一出,两个汪嬷嬷找来的临时本地帮工不由地肃穆起来。

是啊,孙知县来了沅陆,一直沉浸在种地上。

特别推广的鸟粪肥料,也是想百姓使用后,粮食增产。

虽然不知道这个法子行不行,但孙知县的初心的确是好的。

两位帮工眼睛亮了亮,瞬间觉得孙知县矮矮小小的身子是那么高大伟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