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济宁北辰郡学。

这是济宁府开设的郡学。

取自《论语》中的‘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两层含义,一是这里是孔圣故里,有点纪念孔圣的意思,二是让学生们以德行为先。

如果只是一座郡学,崇祯倒也没将他列为第三点停留济宁的原因,而是这座郡学的特殊性。

因为本就是繁华之地,又靠近孔圣故里曲阜,读书人极多,所以,北辰郡学是山东布政司最大的郡学,能容纳一千八百人。

一千八百人,别说是古代,就算是放到后世那个人人都可上学的年代,也是较大的一所了。

社学升郡学是十取一,也就是说,济宁府的童生、秀才、举人高达一万八千人,由此可见孔孟之乡对文化的重要性了。

如此多的人,安全是重中之重。

大明国子监,无论是南雍还是北雍,人数都远超这个,但能进国子监的都是成年人,最年轻的估摸着都得二十岁了。

而郡学的学生年龄都在十二到十五岁之间,半大的孩子,万一出点安全事故。

诸如地震、房屋倒塌、火灾等等,地震是天灾,这事儿谁都无法说什么。

可因房屋质量问题发生的倒塌,或者说熊孩子玩火,引燃的房舍,发生较大伤亡,搞不好就会影响到义务教育的开展。

好在当地官员们也明白这一点,尤其是在防火上更是用心,各个建筑物之间基本都是分开建的,即便是迫不得已连在一起的也是采用了封火墙和马头墙。

公斋外(宿舍)都放了盛满水的大水缸以及喷水的双缸联动唧筒、用于拍打火苗麻搭、拉倒燃烧建筑制造隔离带火钩。

转了一圈后,崇祯对着济宁府知府:“丁爱卿,你们做的很好,想的也很周到,学生的安全是重中之重,任何时候都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但是,朕还是有几点疑问想问问你。”

知府丁弘深脸色一紧,微微躬身:“请陛下示下!”

“第一点,水火无情,水咱们就不说了,想淹到这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相对于洪水,朕更担心大火。

一旦起火后,学生如何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这一点很重要。

大火骤起,浓烟升腾,视线受阻,孩子惊吓,慌不择路,若是在夜间,你待如何?”

“这……”

知府丁弘深脸色一白,想回应什么,但又不知道怎么说。

因为皇帝说了,孩子惊吓,慌不择路,又是在夜间……这简直是各种意外都叠加了。

大火能烧死人,烟雾也能呛死人,房屋倒塌更能砸死人,晚一息就多了一分的危险。

这一点他们不是没有考虑到,也想到了对策。

因为要保护郡学的安全,郡学会从附近卫所调一个百户所前来驻扎,每一个学生公斋隔壁都会有一名军士陪同,夜间也会有军士巡逻。

这些在陪同皇帝巡视的时候就已经告知了,可皇帝依旧这么问了,那就意味着还是考虑不足。

这一下子不止是知府丁弘深,连北辰学院院长韩洪振、济宁府的教谕、训导们都额头布满了冷汗。

“陛下,恕臣愚钝,请陛下责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