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6章 私募大佬密谋“三杀逻辑”:被散户嫌弃的板块大反转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随着2024年年报披露收官,百亿私募的持仓动向成为市场焦点。从高毅、睿郡到淡水泉,顶级机构的每一次调仓都暗藏对未来的预判。在A股结构性分化的背景下,这些动辄百亿规模的“聪明钱”如何布局?其底层逻辑又能为普通投资者带来哪些启示?本文将穿透数据表象,拆解三大核心投资暗线。
暗线一:周期博弈——基础化工的“逆势押注”
高毅资产四季度新进扬农化工、增持紫金矿业,睿郡加仓电子半导体,看似分散的动作背后,实则指向同一逻辑:周期底部左侧布局。
以扬农化工为例,尽管其2024年营收、净利润双降,股价年内跌幅超13%,但高毅仍斥资22.75亿元重仓。这一反常识操作背后,是农药行业供需拐点的前瞻预判:
海外去库存接近尾声:全球农化巨头先正达财报显示,北美渠道库存已降至近三年最低,2025年补库需求将带动原药价格回升。
极端气候催化需求: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2025年厄尔尼诺现象或导致全球农作物减产5%-8%,农药使用刚性提升。
估值安全垫充足:当前农药板块市盈率仅15倍,处于近十年10%分位,高毅的“越跌越买”实为长周期估值套利。
启示:周期行业的逆向投资需把握“量价双击”临界点,而非简单追逐财报增长。
暗线二:消费分化——医药与食品饮料的“冰火两重天”
百亿私募对消费板块的态度呈现显着分化:
医药生物成共识:高毅持有3只医药股(同仁堂、健康元等),瓴仁坚守丽珠集团,但操作上却现分歧——高毅减持东诚药业(原料药),聚鸣增持恒铭达(医疗耗材)。这折射出集采政策下半场的细分赛道机会:
政策免疫型赛道(如中药、医美器械)受青睐,同仁堂凭借独家品种安宫牛黄丸,毛利率长期稳定在45%以上;
创新药产业链则遭冷遇,东诚药业核药业务受医保控费冲击,机构持仓环比下降38%。
食品饮料结构性撤退:高毅增持中炬高新(调味品)但减持安琪酵母,折射出对必选消费的再平衡。中炬高新渠道改革初见成效,经销商数量年增12%,而安琪酵母面临糖蜜成本上涨压力,2024年吨均利润同比下降17%。
启示:消费投资需穿透“行业标签”,聚焦供给侧格局优化(如渠道改革、成本控制)的个体公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