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当然,灭寇军给与的报酬也相当丰厚,都是直接给与他们粮食,或者是银元。

对于这些百姓们来说,战争时代最紧缺的就是粮食,所以给银元他们反倒没有那么高的积极性,但是一听说直接发粮食,一个个就变得更加争先恐后起来。

三个小时之后,这些船只才陆续抵达太湖北岸。

这里静悄悄的,日军在这个方向,竟然没有任何形势的防御。

事实上,在之前日军还部署了一个中队的兵力在沿岸巡逻。

可那是三天前,就在前两天,苏州城中的日军得到命令,原本驻扎在这里的一个旅团,几乎被抽调殆尽。

真正留守在这里的,就只剩下一个日军步兵大队,以及地方保安团。

因为主力部队都被抽调,很多地方的防御,自然就会出现漏洞。

他们将防御的重点,都放在了嘉兴城方向,还有就是西北方向,那里可能会有灭寇军的装甲部队突袭。

可唯独太湖的水面,被他们只怕忽略掉了。

太湖黝黑的水面上,一艘艘渔船靠岸,那些坦克和装甲车,也都在引擎的轰鸣声之中,纷纷完成登陆。

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兵员,物资,也被卸到岸边。

灭寇军的士兵们,下了船就开始各司其职。

有的人组成小股部队,向外围试探,并且初步构筑起来一道外围的前沿侦察哨位。

也有人帮助卸货,并且将大量的物资,运送到指定的地点。

还有人则是安营扎寨,在沿岸搭建临时指挥部。

还有的更是开始构筑炮兵阵地,将那些船上卸下的火炮,拖拽到炮兵阵地上。

在这个地方,它们发射的炮弹,甚至可以威胁到苏州城的日军营地。

在完成人员和物资的卸载之后,那些渔船便立刻折返回去,开始运送第二批的人员和物资。

临时指挥部里面,谢晋元将地图展开,随后开始安排第一批登陆部队,精确到每一个连队需要执行的任务,攻占的区域等等。

事实上,在没有抵达这里致命,暗部就已经派遣大量的人员,对苏州城周边的地形,还有日军据点阵地的分布,都在地图上进行了详细的标注。

第一批登陆的部队,一共有七千人左右,在登陆之后的两个小时,他们就已经完成了部队的整编,可以随时主动出击,对苏州城发动进攻。

只是谢晋元还在等待着。

直到第二批部队,已经完成装船,并且从湖州方向出发,谢晋元这才最终下达进攻命令。

苏州城的日军,对于这次的进攻,没有丝毫的防备。

在坦克和装甲车,冲到他们营地中的时候,他们才如梦初醒一般。

可为时已晚,那些坦克和装甲车,带领着大量的步兵,如同是狂风一般,席卷过日军营地,让那里只剩下一片尸体和狼藉。

也有部队则是直接向苏州城区发动冲击。

驻扎在这里的,原本就只有不到一千名日军,再加上保安团的人,勉勉强强凑齐两千人。

这两千人分散在苏州城外围和城中,各个区域的防御力量就显得相当薄弱了。

面对装甲部队的冲击,几乎没有表现出来太多的反抗。

日军还好,他们的战斗意志力仍旧相当强悍,哪怕是面对灭寇军的坦克和装甲车,也会有很多日军士兵会选择继续作战下去。

但是保安团的表现,就相当符合谢晋元对他们的印象了。

这些保安团一看情况不对劲,就果断投降。

灭寇军这边甚至不好意思向他们开枪,因为投降的太过于干脆,不给他们反应的时间。

在大部队攻入苏州城的时候,第二批部队,也已经完成登陆。

他们并未去支援苏州的作战,原因也很简单,那里已经不需要他们的支援了,他们有自己的作战任务,那就是在向嘉兴方向移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松井石根正在只会嘉兴城外围的战斗。

这里是战斗最惨烈的地方,日军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在此处,但是每天晚上,他们都会有大量的阵地丢失。

只是日军仍旧会通过用人命的堆叠,来完成对这些阵地的夺回。

除了有些废人之外,日军倒是可以勉强维持住嘉兴城外围的战线。

这让松井石根觉得,等到更多的日军援兵抵达之后,那么他们就可以在嘉兴城继续对敌人保持拉锯,直到这些敌人储备的战斗资源被消耗殆尽,

他不相信,对面的这些敌人,拥有那些军工厂,在产能方面,可以和他们举国之力的工业能力相提并论。

不得不说,松井石根的想法是没错的。

灭寇军并不喜欢持久战,他们都是集中优势火力,一鼓作气地将一片区域拿下来。

如此一来,其实消耗的资源和装备是最少的。

要说军工生产能力,还有工业能力,虽说灭寇军拥有自己的大片工厂和军工基地,可实际上的生产能力,却无法和工业化几十年的日本相比。

所以他们会储存足够几个月作战的军备物资,然后一鼓作气收复足够的领土。

在和日军相持阶段的时候,再储备更多的军备物资,继续重复上一个过程。

可苏州城传来的噩耗,让松井石根的幻梦破碎。

“敌军在太湖沿岸登陆,然后长驱直入,突袭苏州城。

我们在城中的部队没有任何防备,目前城区的大部分都已经沦陷到敌人的手中。”

在一旁的参谋官说道。

“该死!!!情报部门是干什么吃的,敌人在太湖沿岸搜集船只,准备登陆这样的情报,他们难道没有收集到吗?”

松井石根气的直拍桌子。

但是拍桌子显然解决不了当下的问题,冷静下来的松井石根,看着地图,还是在思考如何解决眼前窘迫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