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兴远的招募计划对庆川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有些从东边到兴远的流民听说了两州的情况, 觉得庆川军更强大,去庆川更安稳,一部分便转道南下, 去往了庆川。

这些流民都是附近几个州府的百姓, 为避战乱逃离家乡的。

自五六月起,庆川涌入的流民逐渐增多,每天都有几百上千人。

庆川对接收流民早有一套熟悉的流程, 都不用陈云州或郑深出面,下头的让人就能将这些流民登记在册, 然后打散安置在各县, 不出一点岔子。

短期内, 这些流民的涌入对庆川产生了不了多大的情况,但正所谓积少成多,一个月几万人,一年下来可就是有几十万人。

这么多人可以提供不少劳动力和税负。

而且万一哪天又打仗了,也不用担心兵员问题。

所以对流民的涌入, 陈云州是持热烈欢迎的态度。凡是新来的流民,官府都按人头提供两斤土豆,不是让人吃, 而是给他们做种子的。

一个土豆可以根据芽包的地方削成几块甚至是十几块, 两三个月后就能长出十几株土豆,一株结几个土豆, 这种收比相当不错了。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土豆生长时间短, 对季节气候没那么挑剔。现在这月份了, 流民们种植水稻肯定是来不及了, 种些土豆充饥最合适不过,在西方, 土豆可是主食。

这样他们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粮食自主,在庆川安定下来。

除了各地百姓自发涌入兴远、庆川,没想到葛镇江又跑来凑热闹。

六月初,葛镇江派人送了一封信给陈云州,说愿意用两万百姓换葛淮安。

陈云州看完信直接递给了陶建华:“就没见过这样换的。”

哪家是用百姓来换主帅的啊?

只听说过用城池、俘虏交换,葛镇江是真抠门。

陶建华也很无语:“这个葛镇江怕是不想落得个不管自家兄弟的名声,但又不愿意出钱,不愿意割让城池,所以拿人来换,太小气了吧。”

陈云州叹气:“做买卖不都是漫天叫价,坐地还钱的吗?他舍不得桥州,那用南庆县换也成啊。”

陈云州自然也是知道,葛淮安的命不值十万两银子,更比不上桥州。他就是故意把价码开高点,然后等着葛镇江还价,讨价还价不就是这样的吗?谁一上来亮底价啊。

其实别说十万两了,一万两他都愿意把葛淮安丢给葛镇江。

葛淮安这种暴虐成性又嗜杀,不注重军纪的将领,难成大事。可能初期能帮葛镇江开疆拓土,但葛镇江的地盘一旦稳定下来,铁定是个拖后退的料。

所以陈云州让人折磨葛淮安,却还没打死他,就是想多换点利益。要是能换一万两,那都可以给阵亡的家属们每家发个一二两银子了,能让他们的家人吃一两个月的饱饭了。

陶建华也很想收回南庆县,于是道:“大人,要不咱们将条件改一改,换成南庆县?这个要求对葛镇江而言应该不算太过分。”

“从一州直接降到一县,这也跌得太快了。”陈云州蹙眉,思索了一会儿道,“南庆县过去是桥州的万柳县吧。两县相距四十里,不行,太近了,除非一口气拿下两县,不然单是拿回南庆县没用,咱们还得分兵力驻守南庆。”

他们庆川城距南庆县比较远,有一百余里。如果葛家军在万柳县发起进攻,他们的支援最快也要一天多才能到。

陶建华想了想道:“也是。而且咱们现在兵力比较分散,若是拿下了南庆、万柳两县,那必须得在两县陈兵上万才行,人太少很容易被敌军攻破,这样压力太大了。”

这两个县都是小县城,城中人口才两三万人左右。现在被葛家军祸害一圈,能不能有两三万都不好说。

人少,意味着县城的面积也比较小,城中的资源也很少,城墙不够高,不够结实。

陈云州也有这个顾虑。他们庆川底子薄,才打了两场打仗,损兵折将不少,如今休养生息更重要,不能一味地冒进圈地盘。收回失地,也得能守得住才行,不然毫无意义。

“罢了,换百姓就换百姓吧,总比将葛淮安留在这吃白饭的强。不过不是两万,我要五万人,全部由葛镇江送到仪州。”

这是陈云州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的。

主要是为了防止这所谓的五万百姓是葛家军伪装的。

送去仪州就不怕了,仪州城早就被卢照烧了,现在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

现在距秋收还有两个多月,仪州没什么粮食了,很多老百姓都以野菜、瓜果等充饥。要是突然来五万大军,哪怕就是把仪州府都抢光了,也没有粮食满足五万人一个月的需求。

军队里缺粮可是会出乱子的。

而且仪州那么远,中间又隔着个兴远,分出大军去占领仪州对现在的葛镇江来说有害无益,他只要脑子没烧坏,就不可能让大军冒充百姓。

别说,葛镇江还真打了这样的算盘。

庆川、兴远不是在招募百姓吗?他安排一些将士、细作混入流民中,送过去,有机会就再占领几个县,没有机会就蛰伏起来,待得他日拿下庆川、兴远时做内应。

可陈云州这封信完全打乱了他的计划。

他重重将信拍在桌子上骂道:“这个陈云州,好生奸猾,竟然让咱们将人送去仪州,而且还狮子大开口,要五万人。”

军师拿起信看完后道:“估计他也是防着咱们安插人进流民中。五万人其实也不是难事,定州的百姓想走的,都可以让他们走,只是要咱们护送比较麻烦。哎,如今军中缺将领,桥州距庆川太近了,韩大帅在前方征战,后方必须得留个信得过的人守住桥州方可安心。”

葛镇江也在考虑这点,为了扩大地盘,他肯定是要往更北、更东的地方扩张的。

可因为庆川府的存在,后方必须留一部分兵力,以防庆川军突袭。

这些人中他最信任的莫过于葛淮安了,其他将领哪怕有些才能,他也不放心将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对方。

所以在军师提出用百姓换葛淮安后他就同意了。

这些个刁民一穷二白的,又不服管教,留着是个祸害,杀了也要费力气,还容易引得下面的人恐慌,传出去都说他们葛家军凶残。不如就用这些废物去换葛淮安吧,以后说出去,谁不赞他葛镇江义气?

“五万太多了,四万,人我只给他送到兴远和怀州交界处,剩下他们自己想办法。他们要不答应,那就算了。”

军师笑着点头:“大将军已做出了很大的让步,若庆川再不答应,此事传出去,也无人会怪大将军,只会说这陈云州贪得无厌。我想陈云州不傻,必然会同意的。”

葛镇江点点头:“那一会儿军师替我写封信给那陈云州。对了,京城那边还没消息吗?”

军师轻轻摇头:“这个是冯将军负责的,得问他才清楚。”

“这么久了,朝廷还没把陈云州给抓起来,这皇帝老儿真是不行。”葛镇江抱怨道。

军师却有另一番见解:“听说楚家军在龚鑫手里又吃了败仗,估计是因为这个原因吧。如今朝廷自顾不暇,这陈云州哪怕有反心,只要没明目张胆地起兵,朝廷现在肯定不会对他怎么样。冯将军还是想得太简单了,除非哪一日庆川军显现出非同一般的战力和野心,不然朝廷不会轻易动他的。”

葛镇江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还是军师比较有远见,罢了,指望不上朝廷,那只能咱们自己想办法。”

等他拿下定州、青州等地,回过头再收拾这庆川府。

四万人,陈云州也不嫌弃,派了汪洋带一百名士兵去接应护送这批百姓前往仪州。

为安抚这批百姓,汪洋还带了一个好消息给大家。

凡是愿意去仪州的百姓,每人分两亩地,不可买卖,不可转租,只能自己耕种,若是自己家种不了,可归还给官府,从明年起开始缴纳田赋。

仪州动乱,跑的人不少,空出了大片的土地。又因为仪州比较偏僻,很多人到了兴远就不走了,所以现在仪州都还有不少地没人种,空在那长草。

现在正好将这批土地拿出来吸引流民,安抚百姓。

别说,这一招还真奏效,甚至连本来打算去兴远的流民都有些想跟着去仪州,还问汪洋行不行,汪洋自然答应了,谁还嫌人多啊。

于是,本来只有四万人的,一路走走停停,不断地有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到了仪州之后,队伍竟然扩大到了六万多人。

由此可见,这分地对百姓的吸引力有多大。

卢照早前就接到了陈云州的通知,提前丈量好了仪州辖下的几个县空出来的土地,登记成册,等人来之后,先将这些人分为几部分,让各县领回去再分配土地。

仪州一下子就多了六万多人口。

更重要的是,因为大队伍走了九百多里才到仪州,沿途不少人知道了这个消息,陆陆续续又有人加入了队伍中,没办法,不要钱的土地实在是太香了。

这样以后他们就只用交朝廷每年三四成的田赋,自己还能落个六七成。要是租地主的土地,自己顶多只能落两三成的收入,这差别可太大了。

于是仪州也源源不断地涌入了不少百姓。

仪州、兴远、庆川三地相加,一天内涌入的百姓多达好几千,一个月下来就是十数万人,要知道三个州府,现在都不足两百万人,这对他们而言可不是个小数目。

人口涌入的同时,因为三州如今比较安全,来往的商旅也逐渐多了起来,庆川的商贸也在逐渐恢复。

最高兴的莫过于夏喜民他们这些商人,因为战乱他们的生意几乎全部停摆了,如今又可重新焕发活力。为了让庆川、兴远这一带的商业进一步活跃,他们派出去的商队也自发拿着三地的招募告示,沿途一路散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