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1 / 2)
给力文学geilizw.com
建学校是大事儿, 苏有福虽然被迫同意了, 并且有些被说服了, 但是他对于这事儿总是有些不得劲儿。
觉得不能苏青玉说啥就是啥, 显得他这个大队长太没威严了。
所以对此也不算特别积极,开了几个没头没尾的会议, 还准备拖一拖。好在队里干部们比他着急,早就惦记着孩子的工作问题,难得积极的催促他办这事儿。
加上队里有些家庭想送孩子上学的,也碰着他就催促,苏有福也只能在队里搞了个投票。每家每户派代表来投票,再决定建设学校的事儿。这么多人, 他就不信都还想建学校了。
听到队里这个安排, 苏青玉就知道咋回事了。好歹她曾经也是研究过各种类型领导心理思想问题的村官。苏有福这是心里还不舒坦,还想找点事儿呢。想让建学校的事儿不顺利,这样他这个队长就能站出来处理问题,显示他在队里的地位。到时候这建学校的事儿就是他作为主力搞起来的, 说话权利就更多了。
她抿了抿嘴角,心道这大队长能多花心思在建设农村上面,苏家屯也不至于这么多年没啥成绩了。
别的地方穷, 人家还努力积极的搞农田基建, 水利建设呢, 苏家屯啥都没有。听说之前还总是和人为了水流问题打架。
她虽然不能确定苏有福是不是这个目的,但是总还是要让建学校的事儿顺利一些的。就算知道现在队里很多人都支持学校建设的,为了万无一失, 这投票的事儿还是得动员一下。动员的人还不能找知青们,队里人对他们有些排外,他们说的话没啥用。
好在她在这队里还是有人的。
老苏家对这事儿不是特别积极。毕竟家里孩子还很小,不着急念书,也没人当老师。
苏青玉就看不得他们这事不关的样子,难怪这么多年混的不怎么样,就这生活态度,他们不失败谁失败?
对于这种正面的事情,都要给自己找点存在感。就算和自己没关系,那也要表现的有关系,关系重大。群众都是有眼睛的,你做了多少事儿,人家都看着呢。平时没啥用,要用的时候那是制胜的关键。
她严肃道,“你们错了,这和我们家关系重大。不说狗蛋都六岁了,该入学了,就说我哥以后想不想当大队长,那都是和这件事儿有大关系的,所以咱们还是要动员队里人投支持票。”
苏卫国还以为和自己没啥关系呢,听到这话就道,“为啥啊?”
苏青玉道,“你傻啊哥,建学校是大事,你得积极参与进来。以后建成了,也有你一份功劳。为啥那苏有福……有福叔能当大队长,不就是他会上蹿下跳吗,你也得跳跳,让人知道你苏卫国也是能干事儿的人。是关心队里建设大事儿的人。”
她说完直接和陈爱兰道,“二婶你说是不是?”
陈爱兰觉得有道理,闷着头干事儿就是容易吃亏,“老大,你回头还是得和队里说说。”
苏青玉道,“咱全家都要出去动员,以后人家提起来,就说苏卫国家人都很积极。这些评价关键时候都是很重要的。比如投票选举啥的,人家凭啥选咱家人,那不就是对咱家印象最深刻吗?都动员起来,都跳起来,让人有好事儿就能想到咱家。”
苏奶奶道,“听到没有,都别做闷葫芦了,听青玉的准没错。咱家青玉都是厂长了,她说的话都是有道理的。”
苏青玉点头道,“以后有了功劳,咱家人安排进去就容易了。”
陈爱兰道,“咱家人还能安排去学校?”连厂里都不能进,还能进学校?
苏青玉看了看苏叶,“我叶姐好歹也是个大姑娘了,总这么下地不合适,这学校建立起来了,肯定是要建食堂啊,有福婶儿那边当大厨,我家叶姐也得进去当个洗菜的,是不是?”
苏叶眼睛冒光,“也是拿工资的?”
“工资是没得拿的,但是能拿工分,可比下地舒坦多了。是不是?”
苏叶先是有些失望,但是一想不用下地了,以后自己这脸不用晒黑了,还舒坦,顿时心痒痒了。“你咋说,咱就咋做。”
“都去动员。动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利用你们对队里人的理解,让队里人都知道建学校是对大伙儿最有利的事儿。”
苏奶奶拍这心口,“那容易。”
陈爱兰也觉得没啥问题。她儿子可是去念高中了呢,有说服力。
苏有材也觉得没啥,这队里人都认识呢,不就是去说几句话吗,那完全没问题。
苏叶也准备着和自己的小姐妹吹牛去。
苏爷爷觉得自己得去动员一下自己的那些老兄弟们,为了子孙后代要拼一拼。
苏卫国媳妇刘巧巧红着脸道,“我,我做好饭,给你们搞好后勤工作。”
只有老二苏卫民打了个哈欠。颇为有些事不关己的。
“还有我二哥,你认识人多,多和你那些狐朋狗友的联系一下。”
苏卫民:“……”和他又没啥关系,之前去给厂里搞宣传,现在都没拿好处呢。
要是学校开起来了,我就让李芳去当老师去,这拖拉机我准备找个聪明伶俐会来事儿的人开。”
苏卫民眼睛一下子亮了,手指头指向自己。
苏青玉看都不看他,“这人聪不聪明,那是要看工作表现的。而且还要服众。要不然凭啥能安排上去呢?
苏卫民立马坐直了,“建学校这种事儿,是关系整个队里的大事儿,我们绝对要认真对待,尽自己一份力量。”
苏家其他人:“……”
苏家屯大队的人都姓苏,虽然关系很远了,但是本质上还算是一家人,都是生活很多年了,关系都还不错。
这次苏家人全家出动了,到处和人说建学校的好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