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文学geilizw.com

“可有所悟?”

朱元璋审视地图,却无所获。

他坦然承认:“未见异样。”

“这些国度,若非你说,我闻所未闻!”

胡大老爷指向大片空白区域。

“其实,众人尚未留意此处。”

“此乃何物?”

“海洋也!”

“陆路跋涉千里万里,耗时几何?”

“沿途所需物资又几何?”

“如何运输?”

“海运则大相径庭!”

“若技艺精湛,造船可大可稳,抵御风浪。”

“船上载粮草、将士,绕行直抵敌境,届时……”

“对吧!”

朱元璋闻言,陷入沉思。

他未曾料到,海运竟有如此优势。

胡大老爷以直白之语,道出朴素真理。

简而言之,在工业未兴,运输、动力未变的当下。

风力乃最强动力,海运为最佳运输途径。

“陛下,战事暂且搁置!”

“我朝亦需休养生息。”

“假设大明海运昌盛,是否能将本国货物售至他国?”

“售出的货物,价格必然提升,那我们是否可以征收重税?”

“毕竟,销量大、价格高,收益自然丰厚!”

“如此,大明岂不增添了一大财源?”

“因此,在我看来,未来真正的主宰,将是掌握海上霸权者!”

朱元璋听着胡大老爷的言论,凝视着眼前的地图,神色变幻莫测。

于他而言,大海不仅是风浪之地,更是潜藏利润与未来的宝库。

对于他这农家出身之人,这一切皆显得陌生。

然而,胡大老爷的话语直白至极,一听便知其中的利益巨大。

老朱别无他求,唯爱财而已。

而这大海,正是最大的财富之源!

朱元璋听着,渐渐心生疑惑。

不对!

对象是否搞错了?

这些话,似乎任何人都有可能说出,但怎会是胡大老爷这悠闲之辈所言?

霸主、征服,与胡大老爷这悠闲之人何干?

他连朝会都不愿参加,岂会在乎这些?

“惟庸!”

“你,这是否有何不妥?”

“你怎会突然对海上及海外之事如此上心?”

“且不说其他,北元都还未完全平定呢!”

朱元璋的疑惑,确也在理。

近年来,胡大老爷那老咸鱼的形象已根深蒂固于众人心中。

大明上下,稍有了解胡大老爷者,无人不知其名。

然此刻,他突然改变作风,怎能不令人惊恐?

尤其是疑心病重的朱元璋,更是忧心忡忡,生怕其中有诈。

胡大老爷闻朱元璋此言,顿时气恼。

这老朱,仍旧摆脱不了他那小农思维。

身为皇帝,事业却仍受出身与认知所限。

此类人,胡大老爷前世已见识过。

他们从商贩或农民起家,终成亿万富翁。

变的只是财富数量,而非思维层次。

他们固执地用最初的观念对待事业。

其实,他们的成功更多得益于国家发展与个人努力的巧合。

无论他们如何炫耀,稍一接触便能看出端倪。

朱元璋亦如此。

胡大老爷从不否认朱元璋的能力与心性。

能从乞儿成为帝王,绝非仅凭运气。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在视野上的狭隘。

他始终用一套旧方法经营帝国。

战时或许可行,但在发展时期,却是大错特错。

“陛下,恕我直言。”

“我这人极懒,能躺绝不坐,能坐绝不站。”

“拼搏半生,如今名声、家业、名利皆备,我应当满足了。”

“在朝臣之中,我自认无人能及我的安逸,陛下以为如何?”

朱元璋微微颔首,表示认同。

确实,胡大老爷如今唯独缺少的只是一个正式的爵位封号。

但他们君臣心知肚明,那爵位实际上早已属于胡大老爷。

他是用番薯和土豆这两种神奇的粮食换来的,只是尚未正式授予。

一旦这两种粮食广泛种植,那爵位便会水到渠成地落到胡大老爷手中。

除了爵位,胡大老爷已别无所求。

见朱元璋点头,胡大老爷心中暗骂。

这老狐狸实在太过狡猾多疑。

若是常人,轻易便能被糊弄过去。

可他不同,固执己见,疑虑重重。

说实话,若非胡大老爷心中还有一丝执念,还有那份名为“理想”的执着。

他真是不愿与老朱周旋。

因为每次与老朱打交道,他都感觉自己在生死边缘徘徊。

“陛下,我虽懒散,但还是希望日子能过得更好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我自己又不想努力,不愿动弹,这可如何是好?”

“我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

“既然我与大明已紧密相连,那让陛下带领大明发展得更好不就行了吗?”

“大明越强盛、越富饶,我的日子不就越滋润吗?”

“因此,我才提出了这个建议。”

“让大明成为海上霸主,赚取无数财富,开拓广袤疆域!”

朱元璋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

胡大老爷的话语太过直接,他一听即明,毫无歧义。

这不过是条老咸鱼为了更安逸的生活所出的主意。

简单明了,无他。

然而,这对朱元璋而言,却难以接受。

他深信,战争劳民伤财,商人贪婪无度。

他理想中的世界,是农户安心耕作,官员勤勉牧民,一切维持原状,便是最好。

他甚至列出了不征之国,于皇明祖训中严令后世子孙不得侵犯。

这些,都是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但胡大老爷的出现,却让他长久以来的信念开始动摇。

胡大老爷的战绩、能力、地位、学识,都在为他所主张的观点提供支持。

这意味着,胡大老爷才是对的,而他一直以来的坚持,竟是错的。

这对于骄傲且固执的朱元璋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即便到了如此境地,朱元璋仍固执己见,胡大老爷不禁心中暗叹。